【历史故事】天灾映出人间百态

林兰
font print 人气: 26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6月20日讯】编者按:天灾像一面镜子,反映出的人间百态,真与伪,善与恶,无不纤毫毕现。为民造福者有之,瞒灾不报者有之、视灾而不见者有之……

“御史雨”

开元年间,颜真卿考中进土,后升任监察御史,出使河西和陇右。那时五原郡有冤案很久得不到解决。天大旱,河流干涸,庄稼枯萎。颜真卿到后,通过调查,果断地纠正了这件冤案。冤案纠正之时,天也降雨,那里的人们管这场甘霖叫“御史雨”。

白居易为灾民请命

元和四年(809年),天大旱。白居易时为谏官。他想,早灾已连续两年。只减免少数地方的赋税,远远不够。他向皇帝提出,要求全部免征江南和淮南的夏秋两税,以扶救流亡灾民和弱病百姓。与此同时,还要大大减少宫人。

长庆二年(822年),白居易做了杭州刺史。他上任后.对孤儿、寡妇、无人赡养的老人,予以特别的关心。当时杭州的饮水困难,白居易就踏勘地形,疏通李泌开凿的六井,解决了百姓的用水。他到杭州后就开始修筑堤岸,以保护钱塘湖,汇聚和排泄湖水,灌溉干顷农田。“浚钱塘湖,周围三十里,凡放水灌田,每减一寸,可溉十五顷;每一伏时,可溉五十余项。若堤防如法,蓄泄及时,则濒湖千余顷田,无凶年矣!”(旧唐书· 白居易传)。

白居易在苏州当刺史时, 减轻百姓的赋税和工役负担,使百姓得到一些休养生息的机会。因此,苏州的老百姓都很感激他。当他离开苏州时,老百姓纷纷前来为他送行,诗人刘禹锡描写当时的情景:“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

无视旱灾遭惩罚

唐代有一个名叫崔荛的官员,忌讳“灾”字,对灾情视而不见,反而毒打汇报灾情的人,结果被老百姓惩罚了一顿。

咸通十一年(806年),陕州大旱,庄稼欠收。陕州农民没有饭吃,还得交租交税。无计可施的农民,到官府对观察使崔荛诉说了旱情,请求减免租税。崔荛沉着脸听完了农民的话,突然把惊堂木一拍,厉声喝道:“撒谎!”, 说着指着庭中的树说:“你看,树上分明还长着叶子,那有什么旱灾?” 说完,令衙吏责打汇报灾情的农民。

崔荛这种恶劣行径,使得 “上下离心” ,并逼得农民铤而走险。农民们埋藏在心中的怒火如同火山般爆发了,他们大闹公堂,殴打崔芜。衙门里的军吏也对这个“委政竖,不恤人疾苦” 的上司极为不满,他们和农民一道,起来造反。军吏们把崔荛抓起来,扯掉了他的头发和胡须。作威作福、不问民疾的崔荛,见众怒难犯,赶忙跪下,反复磕头求饶,才保全下一条命。当他狼狈地离任时,走到半路上,口渴了,向老百姓讨水喝。老百姓知道他就是那个睁着眼睛不见灾情的崔荛时,便给他送上了一碗尿。

杨国忠隐瞒涝灾

天宝十三年(754年)八九月间,长安“霖雨六十余日,京城垣屋倾颓殆尽,物价暴贵,人多乏食”。久雨成灾,导致关中发生饥荒。在淫雨连绵的多事之秋中,唐玄宗懮愁得坐立不安。身为宰相的杨国忠生怕别人说“当朝宰相无德行,老天才降灾”;他派人到郊外找一些长势较好的庄稼,连根挖来,然后拿给玄宗看。玄宗问:“大田庄稼都有这样好吗?”杨国忠撒谎道:“是的。雨水虽然多,但没有伤害庄稼。”唐玄宗年老昏庸,又因宠爱杨贵妃而信任杨国忠,因此,对杨国忠隐瞒灾情也不加深究。由于唐玄宗的昏庸与杨国忠的欺上瞒下,最终导致了“安史之乱”。

隐瞒水灾被贬官

大历十二年(777年),京城长安遭了水灾。京兆尹黎干报告朝廷,受灾面积总共31000顷;但是,度支使韩滉唱反调,说没有那么多。渭南令刘藻是韩滉的同党,为了证实韩滉的话,谎说他那里根本就没有遭灾。

唐代宗决定还是派人下去看看。他命御史赵计去渭南检查。赵计不知为什么,竟然也附和韩滉和刘藻,说渭南无灾。但唐代宗仍不轻信。于是再次派御史朱敖去渭南检查。朱赦不听传言,深入渭南,到处查看,终于把真实情况弄清楚了:渭南不是无灾,而是损田3000顷。

代宗听完朱敖的奏报,叹了一口气,说:“一个当县令的人,应该十分爱护自己管区内的老百姓才是。如今老百姓遭了水灾,县令竟然隐瞒不报,他哪里还有资格当县令呢?”立即下令把刘藻和赵计都贬了官。

李实欺下瞒上

唐德宗贞元二十年(804年),关中大旱,关辅大饥。京兆尹李实,不仅不积极救灾,反而加紧搜刮民财。百姓向李实诉苦.李不理睬。皇帝问李灾情,李实回答:“虽有旱灾,庄稼还是长得好。”他一面欺瞒皇帝,一面加紧向百姓征收税赋。老百姓只好拆房子卖砖瓦木料来交纳,有的将快熟的麦子割下来完税赋。

优人(演员)成辅端了解灾情,于是利用弄杂剧的机会,在皇帝面前表演受灾百姓的痛苦状况,一边表演,一边唱,连唱了几十支曲子,其中有一首:

秦地城池二百年,何期如此贱田园?
一顷麦苗五硕米,三间堂屋二个钱。

李实听了,硬说成辅端诽谤朝政。皇帝也听信李实的谎言,最后把成辅端处死了。
阿谀奉承 祸国殃民

唐朝末年,皇帝爱听好话,臣僚们就专挑好听的说,甚至可以把天灾说成祥瑞。

乾符二年(875年)八月,有一群蝗虫从东方飞向西方,像乌云一样遮天蔽日,所到之处,庄稼无不吃得精光。后来,这群蝗虫在京城长安停下,京城尹谎报说:“这批蝗虫不吃庄稼,都抱住荆棘自己死掉了。”宰相更会讨皇帝的欢心,他带领文武百官向皇帝祝贺,说这是僖宗登基后五谷丰登的预兆。于是乎,君臣相互庆贺,皆大欢喜。

这一年,蝗虫吃光了庄稼,人民无以为生,轰轰烈烈的王仙芝、黄巢大起义爆发了。
(正见网)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历阳县有一位老太太,经常行善做好事。一天,忽然有一个少年登门求取食物,老太太待他非常客气,临走的时候他对老太太说:“经常去县衙门前,如果看见门坎上有血,就要到山上去避难。”
  • 南朝宋高祖平定了东晋的桓玄后,让刘毅做抚军荆州刺史。刘毅到荆州,就召见牧牛寺的寺主。说寺主藏匿了桓玄家的儿子庆在寺里做和尚,杀了寺主和另外四个僧人。后来,刘毅梦见被杀的和尚说:“你为什么枉杀我们!我们已经向天帝禀告,恐怕你也活不多久了。”
  •  周瑜始终力挺少主孙权,朝“南面称霸”的目标奋勇前行,而在国家面临曹操数十万大军的存亡之际,周瑜力排众议,一力承担对抗超级霸主曹操大军的重责大任。
  • 眼见周瑜治军冷静严谨,拿捏两国分寸,进退之间,丝毫不差,刘备内心大为惊叹,深感敬佩。
  • 在朝廷众臣面前,周瑜不疾不徐地分析胜败关键。话毕,随即自荐:只需三万精兵,就足以抵抗曹军。 周瑜的一席话,令众人精神大振。当下,孙权心意遂定,正式拍板连蜀抗曹。刘备与孙权顺利结盟,决定共同携手打一场以寡击众的世纪之战。
  • 鲁肃立即动身亲赴荆州与刘备联络。相传他骑上一匹白马,沿着长江西奔。白马驮着主人跋山涉水,日夜兼程,铁蹄都磨破了。
  • 建安五年,孙策去世前,解下身上的印绶交给二弟孙权说:“率领江东将士,与天下争战,你不如我;但是,举贤任能,使人才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就不如你了!”孙策逝世,十九岁的孙权继位为吴侯。
  • 一直以来,周瑜似乎对于功名没有太大兴趣,好像更乐于待在叔叔周尚身边打杂,仿佛唯一需要做的正事就是帮助孙策征战江东。
  • 那年,少年周瑜特意前往寿春造访孙策。两位少年英雄一见如故,原来,周瑜与孙策同年,周瑜生日只比孙策小一个月,第一次见面,两人就相谈融洽,意气相投,结下奇妙的缘分。
  • 从历史的预言脉络来看,魏、蜀、吴三国的分立与建国,是早有预示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