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双色球预测软件- 线上博彩全攻略

康节先生邵雍

正阳、史岩 整理
font print 人气: 13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6月18日讯】邵雍,字尧夫,谥号康节,生于北宋真宗四年,即公元1011年,卒于神宗十年,即公元1077年,享年67岁。他生于河北范阳,后随父移居共城,晚年隐居在洛阳。邵雍,虽然不像三国的诸葛孔明那样家喻户晓,但是,无论从才干和品德来讲,他都不亚于诸葛亮。只不过,因为长期隐居,名字不被后人知道而已。宋朝理学鼻祖之一的程颢曾在与邵雍切磋之后赞叹道:“尧夫,内圣外王之学也!”

一代鸿儒

少年时,邵雍就胸怀大志,发愤刻苦读书,于书无所不读。据《宋史.邵雍传》记载:邵雍“始为学,即坚苦自励,寒不炉,暑不扇,夜不就席者数年。” 后来,为了增长见识,他还游学四方,越黄河、过汾河,涉淮水、渡汉水,到过齐、鲁、宋、郑等各地,回来后,说道“道在是矣。”于是就不再云游。当时有高人李挺之,见其好学不倦,就传授了他《河图》、《洛书》、《伏羲八卦》等易学秘奥。以邵雍的聪颖才智,他融会贯通、妙悟自得,终于成为一代易学大师,风靡遐迩的鸿儒。他形成了自己一套完整独特的宇宙观,对于天地运化、阴阳消长的规律了如指掌。

《宋史》记载道:他对于“远而古今世变,微而走飞草木之性情”都能“深造曲畅”,通达不惑,而且“智虑绝人,遇事能前知”。北宋理学的另一位始祖程颐说他:“其心虚明,自能知之”。于是,他著书立说,撰写了《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等著作共十余万言。他认为历史是按照定数演化的。他以他的先天易数,用元、会、运、世等概念来推算天地的演化和历史的循环。对后世易学影响很大的《铁板神数》和《梅花心易》都是出于邵雍。后人也尊称他为“邵子”。

中年后,他淡泊名利,隐居洛阳,著书教学。当时的名流学士,如富弼、司马光、吕公着等人都很敬重他。曾集资为他买了一所园宅,题名为“安乐窝”,邵雍也自号为“安乐先生”。他不仅学贯古今、奇才盖世,而且品德浑厚,待人至诚。这使他远近驰名,所到之处士大夫们争先请他留宿,有人还把邵雍留宿过的地方,称为他的“行窝”。他在人们心中的威望可见一斑。

“遇事能前知”

邵雍在世时便已因“遇事能前知”而名声在外。有一次邵雍经过庭园观看梅花,看见梅花树上有二雀相争而坠地,他认为“不动不占,不因事不占,今二雀争枝坠地,怪也。”因当时是辰年十二月十七日申时,便以取辰年为五数,十二月为十二,十七日为十七,合共三十四,除八余数为二,合先天卦之兑卦,成为上卦。再以三十四加以时数申时九数,合共四十三,除八余数为三,为先天数之离卦,成为下卦,再以四十三除以六,余数为一,初爻变。故卦成泽火革之泽山咸,互卦为干巽。 他便以此断出,明晚当有女子来折花,园丁因误以为贼人而驱逐之,那女子因此而惊惶坠地,并伤其股,幸好伤势并不严重。后来果如其言。

还有一个故事是在一个冬天的傍晚酉时(也就是六点钟前后),邵雍正在炉边烤火,忽听有人敲门。先敲了一声,接着连敲的五声并说是要借东西,于是康节先生便应运起了一卦,并立刻断定是邻居来借斧头。邵雍说出结果后,他儿子不相信,打开门一问,果然是借斧子的。 邵雍解道,来人第一次敲一声,得上卦为干,接着敲了五声,得下卦为巽,上下卦得后。上下卦数再加得变爻为四爻,因儿本、互变卦中有三个乾卦,干属金,体卦巽为木,故来人所借当属金、木 之类,又干金短而巽木长,故此物当为斧子。儿子说:金短木长,当为锄头,不是斧子。邵雍答道:占卦亦当据情理推之,以卦而沦,锄,斧皆可,但以理推之,傍晚用锄何用? 必借斧劈柴用。

今天,熟悉邵雍及其事迹作品的人已经不多了。但在民间仍然流行着他所说过的一些警句。比如,人们常说的:“一年之际在于春,一天之际在于晨,一生之际在于勤”就是出自邵雍。邵雍,这位遇事先知的奇才,对于后世的历史发展做出了准确的预言,写下了他的传世之作: 《梅花诗》,预言了他身后在中国发生的重大历史演变。当然,和所有预言一样,他采用了很隐诲的语言。并非很容易理解。有的部分,如果不是懂得道学佛理的人,是不易弄懂的。

(正见网)(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中国古代除了象邵雍、黄檗、李淳风、刘基这些大预言家的作品之外,历朝历代还有许多预言是以碑铭石刻,或者是童谣民谚的方式流传的,多数都与兴衰祸福有关。
  • 谈起历史上的贤后,许多人都会联想到唐太宗的长孙皇后,明太祖的马皇后,而魏武帝曹操的妻子卞后却鲜有人提及。或许是因为《三国演义》中的奸雄形象太深入人心,让曹操及家人蒙受了许多不白之冤。但只要我们翻看历史就不难发现,卞后的贤德和远见足以比肩历代[ascii]着[/ascii]名的贤后。
  • “一时全大节,千古仰清尘。(宋代李廌)”千百年来,苏武节已成为中华传统价值展现的一座丰碑。那么,对于道德急速下滑中的末劫时的人类社会,又有那些启示呢?
  • 宋之问是唐代诗人,他与另一诗人沈佺期齐名,时称“沈宋”,是唐朝近体律诗的代表人物。
  • 张巡带兵军纪严明,陈琳檄文文笔俊美。
  • 作为中华民族母亲河的黄河,在过去三四千年间,其下游决口一千多次,河道因河水泛滥大改道共26次,对中国黄淮海平原的地理环境影响巨大。为此,历朝历代政府都要派官员治理黄河。有清一代,出了几位治河能臣,其中治水最为成功之一的当属道光年间的河道总督栗毓美,清史稿是这样评价他的:“实心实力,卓为当时河臣之冠,不独砖工创法为可纪也。”
  • 历史上的北伐战争,既有晋代祖逖中流击楫的豪放意气,也有蜀相诸葛亮兵出祁山的鞠躬尽瘁,更少不了岳飞北上抗金、收拾旧山河的壮怀激烈。正因为这些千古流传的英雄故事,“北伐”也被赋予锐意进取、统一国家的意义。
  • 梁国边亭的人暗中帮楚人灌瓜而使两国友好,曾参耕耘误斩瓜根而被父亲杖打。
  • 汉武帝在位时,版图辽阔,国力强大,对横行于塞北的匈奴族,已不再采用汉高祖时代的和亲政策,而是对匈奴发动一波波的大规模反击。在对匈奴长达几十年的征战中,卫青、霍去病、李广三人,是抗匈奴名将,而霍去病是三人中战功最大者。
  • 康熙年间,大阿哥允禔曾掌管养心殿营造事务诸事。有一天,他同西洋人徐日升进殿拜见,并与康熙皇帝闲谈。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