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天灾与夏朝的衰亡

林兰
font print 人气: 37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5月24日讯】 编者按:中国的历史是朝代更迭的历史。你方唱罢,我登场。千万个多姿多彩的主角,千千万万忍辱负重的百姓。然而,连年起伏的天灾似乎是这场大戏的主线。它警示天下;它谴罚违天理之徒。它导演着一代王朝的衰亡,另一明主的兴起。

关于夏朝天灾,史籍几乎无记载,仅《竹书纪年》略有涉及。夏朝第十二位帝廑(胤甲)时, 夏王朝开始衰落。胤甲末年,天大旱,气候酷热异常。《竹书纪年》记载了这次旱灾:“天有袄(妖)孽,十日并出。”古代先民认为高温、干旱天气为妖孽作祟。夏王胤甲就在这高温、大旱之年死去。

夏朝第十五位帝发七年(约前1627-前1615)的那次地震,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有记录的地震。“帝发七年陟,泰山震。” 《竹书纪年》在位七年的夏王发,也在这一年死去。

夏朝末朝,又发生过两次大地震。
“帝癸十五年,夜,中星陨如雨;地震,伊、洛竭。”
“帝癸三十年,瞿山崩。”(均见于《竹书纪年》)

帝癸又名桀,是夏王朝最后一个皇帝。这时夏朝已是危机四伏。但夏桀穷奢极欲,暴虐嗜杀。据《竹书纪年》记载,他“筑倾宫、饰瑶台、作琼室、立玉门”。还从各地搜寻美女,藏于后宫,日夜与妹喜及宫女饮酒作乐。据说酒池修造得很大,可以航船,醉而溺死的事情时常发生,荒唐无稽之事,常使妹喜欢笑不已。民众的生活则十分困苦,他们每年的收成难得温饱,更无兼年之食,每遇天灾则妻离子散。夏代臣民指着太阳咒骂夏桀说:“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意思是说,你几时灭亡,我情愿与你一起灭亡。

桀性情暴躁,又很残忍,动辄杀人。夏王朝还有一个大夫叫关龙逢,手捧“皇图”来见桀。“皇图”也称作“黄图”,是古代王朝绘制有帝王祖先们功绩的图,给后代帝王们看,以便效法祖先们治理国家。关龙逢捧去的“皇图”绘有大禹治水等图像,他是要桀效法先王,像始祖大禹一样节俭爱民,以长久享国;若是像眼下达样挥霍无度,任意杀人,亡国的日子就不远了。桀对这样的忠言不仅不听,反而将关龙逢杀害,并警告朝臣们说,今后再像关龙逢这样来进言,一律杀头。于是贤臣绝迹,劝谏消失,桀愈加骄横。

就在这种情形下,夏王朝星陨地震,河水断流。以致后世谈到夏末地震时说:“昔伊、洛竭而夏亡!”(《国语.周语上》) 商汤见夏桀已是天谴众离,遂顺天意起兵伐桀。桀死,夏亡。天灾是上天对人不遵循天理的警告与惩罚。夏桀多行不义而天亡之。

—–【正见网】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翻开中国历史,当遇到重大灾异如蝗灾、干旱、慧星出现等时,古时的帝王认为是上天的示警,是对自己统治不满意的警告,是自己“德不类”,所以要采取“素服”、“避殿”、“撤乐”、“减膳”等措施,以反省,“修德”,甚至还要下“罪已诏”,把导致灾祸的原因归咎于己,让天下宽恕自己的“失政”于民。这与古时的帝王治国须“以天为宗,以德为本”,“以德配天”的宗旨是一致的。

  • 编者按﹕中华民族是骄傲的民族﹐中国人历来就有敢讲真话的传统。然而中共建立红色政权(又称红朝)以来﹐历次政治运动中﹐莫不以谎言为基础。“红朝谎言”如洪水猛兽﹐“大跃进”﹑“亩产万斤”让国人生灵涂炭﹐文革十年冤假错案无数﹐国家主席被游街批斗,无不是谎言助纣为虐。改革开放以后﹐“红朝谎言”与时俱进﹐具备更高的技巧和迷惑性﹐并向世界扩散﹕在六四﹑法轮功﹑SARS等问题上......“红朝谎言”仍层出不穷。古人云“温古可以知新”﹐为提高民众对“红朝谎言”的免疫力﹐不再受中共喉舌的宣传蒙骗之苦﹐特刊“红朝谎言”系列文章。期望“以史为鉴﹑泽被未来”﹐同时鼓励人们敢说真话﹐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  周瑜始终力挺少主孙权,朝“南面称霸”的目标奋勇前行,而在国家面临曹操数十万大军的存亡之际,周瑜力排众议,一力承担对抗超级霸主曹操大军的重责大任。
  • 眼见周瑜治军冷静严谨,拿捏两国分寸,进退之间,丝毫不差,刘备内心大为惊叹,深感敬佩。
  • 在朝廷众臣面前,周瑜不疾不徐地分析胜败关键。话毕,随即自荐:只需三万精兵,就足以抵抗曹军。 周瑜的一席话,令众人精神大振。当下,孙权心意遂定,正式拍板连蜀抗曹。刘备与孙权顺利结盟,决定共同携手打一场以寡击众的世纪之战。
  • 鲁肃立即动身亲赴荆州与刘备联络。相传他骑上一匹白马,沿着长江西奔。白马驮着主人跋山涉水,日夜兼程,铁蹄都磨破了。
  • 建安五年,孙策去世前,解下身上的印绶交给二弟孙权说:“率领江东将士,与天下争战,你不如我;但是,举贤任能,使人才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就不如你了!”孙策逝世,十九岁的孙权继位为吴侯。
  • 一直以来,周瑜似乎对于功名没有太大兴趣,好像更乐于待在叔叔周尚身边打杂,仿佛唯一需要做的正事就是帮助孙策征战江东。
  • 那年,少年周瑜特意前往寿春造访孙策。两位少年英雄一见如故,原来,周瑜与孙策同年,周瑜生日只比孙策小一个月,第一次见面,两人就相谈融洽,意气相投,结下奇妙的缘分。
  • 从历史的预言脉络来看,魏、蜀、吴三国的分立与建国,是早有预示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