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纪元4月6日讯】发源于川北大雪山的岷江,带着大量的雪水,滚滚南下。当它进入成都平原,来到乐山城下,已经是一条水面开阔的大江了。在这里,它同波涛汹涌的大渡河,水流湍急的青衣江汇合。就在这三江汇合的地方,坐着一尊世界上最大的佛像—乐山大佛。
乐山大佛凿塑于岷江南岸凌云山栖鸾峰西壁,坐东向西,通高71米,和乐山城隔江相望。它脚踏三江,背负九峰,远眺峨眉,近瞰嘉州,相貌庄严,气魄雄伟,形成“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的伟岸气势。 它比山西大同云岗石窟最高的大佛要高出三倍,过去认为世界最大的阿富汗巴史安大立佛,高53米,而乐山大佛比它要高出18米。
这尊大佛不仅体型巨大,且雕刻技术高超,结构匀称,比例适宜,佛体头部和身上还巧妙地暗藏排水系统,以避免水流冲蚀,减弱风化。
乐山大佛为天下第一大佛,大佛的凿造历经四个皇帝,三代人。据记载,佛像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l3年),完工于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历时90年。当时,由于三江汇合在这里,水流直冲凌云山脚,势不可挡,洪水季节水势更猛,往往使过往船只触壁粉碎。凌云寺名僧海通见此甚为不安,于是发起修造大佛之念,目的为减杀水势,普渡众生。海通为建佛四处募化,历经艰辛,甚至为抗吏索财而献出了自己的眼睛。其正气浩然的精神令人敬仰,为后人所赞誉。
凌云山顶现存的海师洞,传为海通修习之所,洞内塑海通像,像高约2米,盘膝而坐,手捧装有眼珠的托盘,面容刚毅,威不可犯。据说海通和尚为镇三江风涛,化缘20年,在困苦中积蓄了很多钱财。佛像动工后,有郡吏前来敲诈勒索,结果海通宁肯把自己一只眼睛挖掉,也不愿将钱白白送给贪官。不久没等大佛凿成,海通就过世了。后来剑南川西节度使韦皋,征集工匠,继续开凿,朝廷也诏赐盐蔗税款予以资助,最后才告完成。凿成之初,建有十三层佛阁覆盖其上,金碧辉煌,蔚为壮观。
凌云山共有9个山峰,是一个有名的风景区,隋唐时佛教兴盛,寺庙盛极一时。由于它峰峦错落,临木葱茏,俯视浩瀚三江,气势磅礡;远望峨嵋三峰,历历在目,再加上各峰上建有寺庙,因此,一千多年前就受到人 们的称赞。宋代文人邵博曾赞美说:“天下山水之冠在蜀,蜀之胜曰嘉州, 嘉州之胜曰凌云。”嘉州就是乐山。凌云山各峰上的寺宇,现在还保存 的有栖峦峰的凌云寺和灵宝峰的灵宝塔,大佛就凿于离凌云寺不远的崖上。因为大佛凿于凌云寺前,所以又称为凌云大佛。
大江东去,佛法西来,庄严法相的发现者竟是一个匆匆来去的异乡人,真应了此地诗人苏轼的名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明心网】(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