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4月21日讯】(美国之音记者杨明4月20日报导) 历经从共产党的计划经济成功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波兰经验,对战后的伊拉克经济有那些方面值得借鉴的地方呢?
*中央集权国家贫穷*
十多年前,随着以苏联为首的欧洲共产主义阵营的瓦解,波兰、匈牙利、捷克等前共产党国家纷纷摈弃长期以来阻碍经济长足发展的计划经济体制,开始向市场经济转型和过渡。
回顾十多年的经济改革和体制转型,波兰当年经济改革的推手、“休克疗法”的倡导者、曾经担任过政府副总理和财政部长的莱舍克﹒巴尔采洛维奇说,波兰的改革经验证明,世界上一些国家之所以贫穷,除了战乱方面的原因,就是中央集权下的经济体制。 波兰经济改革所走过的路表明,限制并制约市场和经济发展的计划体制,结果只能是失败,而遵循经济规律,走市场经济的路,才能使波兰的经济实现大发展。
现任波兰中央银行行长的巴尔采洛维奇说,经过十几年的改革,波兰宏观经济的不平衡性得到很大的改观,通货膨胀率指数已经从改革初期的250%,逐年下降到目前的2%,私有化程度不断扩大,1989年到2001年累计吸引外资344亿美元,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下降。波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根据购买力计算已经到达8,700美元。他说:“总的说来,改革步子迈得越大,在经济和非经济领域取得的成就越大,而那些在改革中举步不前的国家,情况就会一团糟。”
*伊拉克三个潜在资源*
巴尔采洛维奇结合波兰经济转型和改革的经验指出, 波兰的经验对战后的伊拉克经济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他说,从能得到的资料来看,尽管伊拉克正常的经济体系因战争被打乱,处于一片混乱之中,通货膨胀率很高,黑市的汇率是官方汇率的3,000倍,但是,伊拉克的整体基础设施似乎并没有受到全面的破坏,目前整体的经济状况看来似乎并不比经济改革和转型初期很多共产党国家更困难。他说,伊拉克有三个潜在的资源:“首先,伊拉克可以借鉴(其它国家)社会和经济方面的经验。 波兰改革初期没有前车之鉴,但是现在则不同,很多东西已经经过实践的检验。例如,如何把大型企业私有化。人们可能会说,一旦开放私有制,商品短缺就会消失,但没有人能预测这一过程要花多长时间;其次,伊拉克具有丰富的石油储备,当然这也有好坏两个方面,取决于相关机构如何开发。最后,外部的监督,这对于国家机构的建设也非常重要。”
*国家干预尽量减少*
巴尔采洛维奇说,任何一种经济转型和过渡,首先应当确立要实现的制度,通过改革和过渡要实现什么样的制度。然后,根据现有的经济状况,制定相应的政策,来实现希望要达到的制度。当然伊拉克应当建立什么制度的问题,目前还众说纷纭。不过,巴尔采洛维奇指出,从他亲身参与的经济转型和过渡的经验来看,他认为,应当尽量减少国家干预的职能,国家应当着重维持法治,制定国家运行的法律框架。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这样的国家最适合经济的发展;其次,这样的国家最不具危险性,因为国家职能职权一旦扩大,在制定规则和规定的时候,总是会被利益团体所左右;伊拉克旧的势力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整合后,就会重新开始影响新的政权。因此,伊拉克新政权应当制定国家宪法,限制国家的职能,大力发展私有制经济,放手让企业在市场中竞争。
*谨防石油资源被外国控制*
不过,巴尔采洛维奇警告说,伊拉克的石油资源在实行私有化的过程中,要谨防石油资源被外国投资者的控制。他建议,伊拉克的石油资源在初期继续归国家所有的同时,不妨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团队,对伊拉克的石油资源进行统筹开发和管理。
巴尔采洛维奇还指出,战后的伊拉克急需进行货币改革,抑制通货膨胀,保持国家稳定:“在战后的伊拉克,进行货币改革是推行金融稳定的最佳途经。伊拉克现存多种货币,必须进行货币改革。值得借鉴的是巴尔干地区的货币改革。这是美元以外的最坚挺的货币。如果采用盯住巴尔干货币的金融政策,就可以避免政府任意贬值或操纵货币的汇率。”
波兰中央银行行长巴尔采洛维奇还强调,要确保稳定的经济秩序,实行法治至关重要。这对于新制度建立的初级阶段非常关键。不然的话,一旦错过有利的机会,事后会更加困难。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