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纪元4月17日讯】台湾歌谣中不乏源自传统戏曲小说情节,刻画女子思慕爱侣心情的作品。譬如“望春风”的创作灵感,据悉就来自“西厢记”;而1939年创作的“春花望露”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是流浪艺师江中清仅有的传世之作,歌词露骨叙述月明风清的良夜,孤单女子苦候情郎不来的凄凉情境;经由第一人身唱出,显得相当前卫、大胆。尤其在早期民风保守的时代,更格外引人侧目。
不过尽管歌词可议,作者却独具巧思,以春花渴望雨露滋润作为隐喻,让曲名超脱歌词意境,呈现了台语的古意与雅致。无独有偶,后来又另有两首以苦等情侣比拟春花枯萎的国语歌曲:1970年代崔苔菁的“为什么春天要迟到”,以及1990年代张学友的“我等到花儿也谢了”。
的确,春花望露而雨露不来,可想而知必然是百花凋零、娇容憔悴;就像大旱祈雨而云霓不至,必然是百业萧条、生灵涂炭。今年,台湾人民似乎就面临天然与人为两种因素造成的苦等处境。
一是天候问题。由于春雨不足,年初以来旱象渐趋明显,苦候甘霖成为大家的共同心声。所幸清明前后,锋面带来几波雨水,限水压力才稍获纾解。
二是政治问题。打从去年底,执政党就摩拳擦掌,推出了为数700亿元的扩大就业与公共建设方案,预计自今年初起执行,藉以创造就业若干、提高经济成长率若干。然而整整100个日子过去,迄今仍因在野党的质疑、杯葛而迟迟不得完成立法,付诸实施。
在这期间,美伊战争已由酝酿、开打而至接近尾声;而由于中国蓄意掩盖,几乎一发不可收拾的SARS疫情,也正逐渐获得控制。但是,嗷嗷待哺的全台几十万失业人口,却依然苦候不来及时甘雨。
春花望露,等、等、等到几时呢?
──转自《台湾大纪元时报》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