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12月2日讯】自由时报记者王昶闵╱台北报导
现行坐骨神经痛手术皆在全身麻醉下进行,近来有医师在国内首开先例,尝试以局部麻醉方式,为不适合全身麻醉的患者开刀,但建议一般民众还是采用全身麻醉手术较佳。
署立台北医院脊椎骨科主治医师林君甫去年起尝试局部麻醉进行手术,治疗脊椎管狭窄引发的坐骨神经痛,至今共累积七例病患,其中有六位都是七十岁以上老人,术后结果良好,将持续追踪其预后。
他表示,患者若有心肺功能异常、肾脏病、体质难以插管等情况,都无法进行全身麻醉,否则风险极高,尤其是老人家。
这些患者因坐骨神经痛长年不良于行,又苦于无手术以外方式可解决,林君甫在发现国外文献曾有相关记载后,便尝试以局部麻醉的方式动刀。
林君甫坦承,进行局部麻醉手术较全身麻醉更辛苦,因病人意识清醒,必须时时顾及其感受,过程中患者难免感到些许疼痛,不过尚在可忍受范围内,手术优点是伤口小、复原快,有人甚至当天就能出院。
他表示,据医学文献记载,多年前有美国医师以局部麻醉方式施行一百多例坐骨神经手术,但之后就很少人做了。
新竹马偕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庄活力认为,局部麻醉手术的确是十分大胆的尝试,连国外都很少听说有人这么做,顶多是进行半身麻醉,局部麻醉手术的疗效与复发比率,仍需要一到两年的追踪。
他指出,老人家的脊椎问题较为复杂,通常会合并脊椎不稳定、椎间盘突出等多重问题,其发生狭窄的脊椎通常不只一节,可能多达三、四节,而局部麻醉时手术开口较小,若要同时治疗好几节脊椎,全身麻醉可能更为适当。
庄活力说,脊椎手术难度原本就较高,全身麻醉时医师较能专心一致;局部麻醉患者因意识清醒,可能不时出现疼痛、紧张与不适感,在至少一个小时的手术过程中,对主刀者与患者双方而言都是一大挑战。
此外,意识清醒时,患者能听到、意识到手术的进行,也较容易恐慌,有心脏病的老人家可能得小心避免手术中发病。
尽管目前为止手术成效良好,不过林君甫也强调,局部麻醉只是提供了患者另类选择,并不能取代全身麻醉。他说,全身麻醉手术有其优点,不但有助控制血压、调整姿势,且手术中无疼痛感,对于医师与患者来说都比较没有压力,除非患者体质无法全身麻醉,他才会建议做局部麻醉手术,而老年人比年轻人更适合,因为年轻人的肌肉较紧绷、神经较敏感等因素,手术难度相对较高。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