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民:包公祠前话包公

杨建民

人气 1
标签:

【大纪元11月24日讯】到包公祠的那天,天气不晴不阴,太阳隐藏在薄薄的云彩之中,早上下过几滴小雨,地面上还有点湿漉漉的。

开封城毕竟是座古城,众多的文化遗迹向我们述说着这里曾经发生过的许多的历史。我对开封的最初印象,应该是发源于《水浒传》里鲁智深曾经栖身其中的大相国寺。后来看《三侠五艺》,里面也有许多对开封的描述。从此又知道开封城里还有过一个包老爷、包青天。再到后来,包公的故事听得多了,开封城在我印象中也变得高大雄壮起来。一提到开封,在我的脑海中就出现了庄严的衙门、威武的狮子、供人们鸣冤的大鼓、以及穿着黑色服装肃立在大堂两侧、嘴里发出令人敬畏的“呜”声的衙役。开封因为有了包公,所以在人们的心目中就成为向社会分派公平和正义的圣地。而且,这种观念在某些人的心目中肯定延续到现在。

然而小说毕竟是小说,事实的的包公究竟有多么清廉,究竟有多么公正,断案究竟有多么神明,甚至连不会说话的“乌盆”都能审的它“从实招来”,我无法得知。封建社会皇权笼罩下的执法,本来就艰难得很,所以才会出现诸如“打龙袍”之类的执行笑话。不过包公能设法作到这一点,也确实难为他了。

在包公祠门前的售票处买了票,进到祠堂里,才觉得没啥看头。本来,这祠堂就不是原本包公坐堂审案的地方,只是一个纪念性的建筑,何况又是84年才兴建的,纯粹有利用包公赚钱的味道,便更觉得索然无味。略转了转就出来了。

刚好到大门口,便见那里人声鼎沸,不知出了什么事。走到跟前,见一队农村妇女,年龄大约都在40至50岁左右,胸前都挂着个红布条,上写着“申冤”字样,像是要进来的样子。管理人员则不许。一伙人在那里与门卫争吵。一个领头摸样的妇女说:“为什么不让我们进去?我们不是来参观的。我们是来申冤告状的。凭什么让我们去买票?县委大院、地委大院我们都去过,从没人问我们要过门票。你是什么人,你还叫共产党吗?”

祠堂大门的两个收票员是个女的,看样子招架不住了。一个便去找了一个男工作人员来。这伙农村妇女的嚷嚷声更大了,大有一拥而上的架势。工作人员向她们解释说,这里是旅游景点,不是办公地点,更不是申冤告状的地方。那些农村妇女哪里肯听,不分青红皂白的与他理论起来,把他的声音给淹没了。

这时,祠堂里陆陆续续地出来好些工作人员,从人数上已经略占优势了。那伙上访的妇女看来硬冲无望,只好退却了,去到大门的西侧,席地而坐,有些人抽抽搭搭的哭了起来。

我去到她们跟前,想听她们说些什么,但她们没有。她们散坐在那儿,只是用愤怒的目光,盯着那些工作人员。那一张张满是皱纹的老脸,那一双双含满泪花的眼睛,陌生而又熟悉。我从那目光中得知,她们坚信她们行为的正确,坚信是包公祠前的工作人员阻止了她们所寻求的公平和正义。看到她们,我想起农村中被揭掉了屋顶的那一栋栋瓦房,我那位因邻居超生而被连累抄家的老乡。那年,他两眼发红,找到我和我说:“这不犯法吗?邻居超生了,抄了我的家,只因为我和他家距离没超过100米。”那一双双盯着政府工作组进村的眼睛,不就是这样的眼睛吗?不也是这种压抑而愤怒的神情吗?

“二胎不扎,墙倒屋塌”!就在我来开封的前几天,写着这类口号的宣传车,还在我门前的大街上窜来窜去。

过了一会,她们中有些人解开小包,从包里拿出香来,点燃,插在地上,然后必恭必敬地朝着包公祠的围墙磕起头来。那种恭敬和虔诚,那种坚定和无奈,最后化作长时间的顶礼和膜拜。听不清她们嘴里念叨的是些什么。不一会,不知从哪里又来了一些人,男女都有,纷纷加入到这个磕头膜拜的团体之中。一时间,包公祠大门两侧,香烟缭绕,祷告、哭泣之声不绝,构成了一道奇特的人文景观。

站了一会,我终于无话可说,没法给她们说得清。想让她们从那种固执和愤怒中醒悟,不是一、两句话就能办得到的。我只好掉转头走开了,走出去老远,见她们还在那里磕头、祷告,她们胸前的红布条随着她们起伏的身体在寒风中索索的抖动。

呜呼!九天之上,包公有灵,实应担此愚民之大过也。倘若中国历史无此公,百姓有苦有冤,唯强吞硬咽耳,能想谁念谁乎?能出此千里寻“公”之下策乎?能使今日之党委、政府受此不雅之辱乎?清平世界,官民同庆,朗朗乾坤,“仆”、“主”同乐。而此等村妇,不喑事理,呼冤千里,有辱门楣,追根寻源,实受包公之暗示,归咎包公之启迪也。包公包公,汝岂能不切切自责哉!此包公之罪一也。

公平公正,天下有份,而包公好大喜功,竟取豪夺,将其尽收于旧囊,些微不遗于后世,以至今日之子民,竟相搜寻而百无一得,无计可施,饥餐饮露,逶迤千里,求之于包公阴宅,为树一身之清名,遗患后世于无穷,此包公之罪二也。

官府衙门,皆以施舍正义为己任,上事天子,下安庶民,中外同宗,古今一理。而包公目光短浅,垄断经营,将天下至德至善,散布罄尽,以至存货空虚,无以为继,虽遍搜府库,也不过三钱五钱耳,如何分施于天下百姓?导致今日之都察、大理,黔驴技穷,难附百姓之心;上下班差、衙役,面面相觑,汗颜无立锥之地。蛊惑百姓,弃今返古,扰乱民心,弃明投阴。置我法院、检察于难堪,细细究之,皆包公之过,此包公之罪三也。

包公祠实在是不应该修建。

转自民主论坛(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美国千禧一代”CEO:中共利用美媒攻击神韵
肯尼迪中心炸弹威胁与神韵起诉案的关键
人权律师:对批评法轮功者的回应
【特稿】前学生起诉神韵和飞天的幕后真相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