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四宝之宣纸

font print 人气: 8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讯】关于宣纸的由来,迄今尚无可靠的文字供考证。倒是生产宣纸的泾县,流传着一个动人的传说:东汉安帝建光元年(公元一二一年),蔡论的弟子扎丹在皖南造纸,他很想造出一种世上最好的纸为老师画像,以表缅怀之惰。年复一年,终未如愿。一天,孔丹徘徊于峡谷溪边,偶见一棵古老的青檀树,横卧溪上,由于流水终年冲洗,树皮腐烂变白,露出一缕缕修长而洁净的纤维。 孔丹取以造纸,经过反复试验,终于大功告成。这就是后来的宣纸。还有一说,宋末天下战乱,有个叫曹大三的人,从太平县徒迁经县避难,见峡谷水清檀肥,逐定居于此,以察论本为生业,世代相传。如今小岭纸厂的曹运声、曹慈源、曹于南三位老艺人,均系曾氏后裔。可以说,宣纸的生产如纸的发明一样,绝非成于一旦,功就一手,也是无数能工巧匠经过长期苦心研制的结果。
  
宣纸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史籍对宣纸的记载,最早见于唐。唐乾符年间,书画评论家张彦远着《历代名画泪》中云;“好事家宜置宣纸百幅;用法腊之,以备摹写。”这说明唐代造纸术已颇发达,并开始把宣纸用于书画了,但制作水平尚不高,仍需“用法腊之”,方可“摹写”。
  
另据《旧唐书》记载,唐天宝二年(公元七四三年),江西、四川、皖南、浙东都产纸进贡,宣城郡一地献纸尤为精美。到南唐时,后主李煜监制的澄心堂纸。“肤如卵膜;坚洁如玉,细落光润,冠于一时”,可谓是宣纸中之精品。宋代大画家李伯时,曾用澄心堂纸画了一幅《五马图》,流芳百世。欧阳修曾经用这种纸起草《新唐书》和《新五代史》,并送了若干张给大诗人梅尧臣;梅尧臣收到这种“滑如春冰密如茧”的名纸,竟高兴得“把玩惊喜心徘徊”。澄心堂纸在唐、宋时期名贵难求的程度,由此可以想见。

──转自《世华网》(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文房四宝中的砚,以广东的端砚和安徽的激砚名列前茅。歙砚原料产于婺源龙尾山、仙霞岭一带,绵延数百里。尤以龙尾山西麓武溪乡产高档的砚石料。龙尾山高二百仞周三十里,幽谷谋潭,草木葱贫,溪流湍湍,怪石兀立,素有“现山”之誉。从《婺源县志》上看,产石之佳者,不尽在龙尾山,尚有驴济,洗泥坑、洞灵岩等处。统称歙石,或婺源石。
  • 徽墨的生产始于南唐。创制人是奚超、奚廷父子。唐中叶至唐未,由于藩镇之乱,连年征战,大量的人口和经济重心南移,奚氏一家由河北易水(今易县)南迁,为黄山白岳之奇和练溪、新安之妙所吸引,遂定居歙州。奚氏父子本是制墨能工,此时得皖南的古松为原料,又改进了捣松、和胶等技术,终于创制出“丰肌腻理,光泽如漆”,经久不褪,香味浓郁的佳墨。南唐后主李煜,酷爱书法绘画,召奚廷担任墨务官,并赐给“国姓”。于是,奚氏全家一变而为李氏。李廷成为古今墨家的宗师。宋宣和年间,就出现了“黄金易得,李墨难求”的局面。
  • 作为中华民族母亲河的黄河,在过去三四千年间,其下游决口一千多次,河道因河水泛滥大改道共26次,对中国黄淮海平原的地理环境影响巨大。为此,历朝历代政府都要派官员治理黄河。有清一代,出了几位治河能臣,其中治水最为成功之一的当属道光年间的河道总督栗毓美,清史稿是这样评价他的:“实心实力,卓为当时河臣之冠,不独砖工创法为可纪也。”
  • 历史上的北伐战争,既有晋代祖逖中流击楫的豪放意气,也有蜀相诸葛亮兵出祁山的鞠躬尽瘁,更少不了岳飞北上抗金、收拾旧山河的壮怀激烈。正因为这些千古流传的英雄故事,“北伐”也被赋予锐意进取、统一国家的意义。
  • 梁国边亭的人暗中帮楚人灌瓜而使两国友好,曾参耕耘误斩瓜根而被父亲杖打。
  • 汉武帝在位时,版图辽阔,国力强大,对横行于塞北的匈奴族,已不再采用汉高祖时代的和亲政策,而是对匈奴发动一波波的大规模反击。在对匈奴长达几十年的征战中,卫青、霍去病、李广三人,是抗匈奴名将,而霍去病是三人中战功最大者。
  • 康熙年间,大阿哥允禔曾掌管养心殿营造事务诸事。有一天,他同西洋人徐日升进殿拜见,并与康熙皇帝闲谈。
  • 外驱金虏,内平匪寇,南宋大英雄岳飞以忠义许国,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绍兴五年(1135年),岳家军平定杨么的洞庭湖之战,可说是岳飞军事生涯中一部惊人的杰作。
  • 信陵君待人宽厚,因其礼贤下士,士人争相奔赴其门下。他养士高达三千多人。图为赵佶《宋徽宗文会图》,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藏。(公有领域)
    王钦若是个外貌瘦弱的宰相,党进是个肚子里没什么谋略的将军。
  • 在现代社会,有些人会认为算命先生能算准别人,却算不准自己。其实在中国古代,能算准自己命运,甚至离世之期的高人、术士比比皆是。因天机不可泄,有时是不便说与外人听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