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讯】隋唐时期的男子服装主要形式,为圆领袍衫。官员的袍衫一颜色来区分等级。 胡服流行于元、天宝年间。它的特征是翻领、对襟、窄袖。在陕西等地的墓中壁画有大量反映。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出土的绢画中也有这类服装的妇女。到了唐代,曾一度定为文武官员必佩之物,上面悬挂算袋、刀子等七件物品,俗称“蹀躞七事”。开元以后,由于朝廷有了新的规定,所以一般官员不再佩挂。
唐代的帏帽、笠帽都妇女出行时,为了遮蔽面容,不让路人窥视而设计的帽子。这种帽子多用藤席或毡笠做成帽子骨架,糊裱缯帛,有的为了防雨,再刷以桐油,然后用皂纱全幅缀于帽檐上,使之下垂以障蔽面部或全身。敦煌莫高窟壁画记载了新疆吐鲁番出土的彩戴笠帽的妇女。
《唐六典》列举的十三种铠甲中,最后一种名为“马甲”。有人以为是当时战马所着,其实不然。根据东晋以后的习惯,只有人穿的胄甲才能称“甲”,马着的甲衣只能称“具装”,而不叫“马甲”。
──转自《国学网络》(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