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10月15日讯】自由时报记者王昶闵台北报导
近年来,痛风患者年龄层明显下降,医师表示,过去严重痛风患者多以中老年人为多,现在反而可以看到全身多处长出痛风石的年轻人,追根究底,都是轻忽痛风的结果。
马偕医院过敏风湿免疫科主治医师陈天令表示,这些年轻人全身长满痛风石,关节变形,皮肤多处因痛风石破皮,不断流出牙膏状的结晶,痛不欲生,会弄到这个地步,是因为痛风发作时,虽然疼痛难忍,但时间不长,因此不少患者便不以为意,总是发作时才吃药,平时也不忌口,等到病情恶化,才悔不当初。
血中尿酸值若超过每百毫升七毫克就偏高,而“高尿酸血症”正是造成痛风的主因,体内尿酸的来源包括,自体制造、细胞代谢、饮食摄取等,饮食部分虽然只占了六分之一,但不好好控制,尿酸升高可能促进尿酸结晶沉淀。尿酸结晶会在全身各部沉淀,若沉淀在关节内,会诱发免疫反应,造成急性发炎,就是所谓的痛风发作。
陈天令表示,痛风的形成可概分三期,第一期是指尿酸值虽超过标准,但无症状,一旦急性发作就进入第二期,若不妥善处理,将不定期反复发作,直到三、五年后,尿酸结晶反复沉淀,将形成肉眼可见的痛风石,常见于人体表浅部位,如皮下、肌肉、韧带等,也就是第三期。
他表示,痛风无所谓的“根治”,但绝对能控制得很好,使其不再发作,生活与常人无异,靠着就是饮食控制与按时服药。
患者必须少摄取高普林食物与酒类饮料,并依医师指示定期服药,在急性期,应该先服用消炎止痛剂与秋水仙素,舒缓疼痛并预防复发,待疼痛解除后,才能服用降尿酸药,必须终身服用。
陈天令说,许多民众听到终身服药心里就凉了半截,很怕把“腰子”吃坏,有些人服用来路不明的草药,不但病没治好,反倒使肾脏受损,这类因痛风发作,自行滥用止痛药导致伤肾的例子也不少。
此外,尿酸值长期偏高,尿酸结晶也会沉淀于肾脏间质部,形成所谓的“尿酸盐肾病变”,长期可能造成肾衰竭。
陈天令强调,其实只要经医师指示,现有促进尿酸排泄药物并不会伤害肾脏,不过有尿路结石、肾脏排泄尿酸功能不全、已出现痛风石者,就应改服阻止尿酸生成的药物。
如果初期未妥善控制,等到痛风石长满全身,要清除痛风石极为困难,过去曾有人尝试进行外科手术,但成效不彰,倒是有部分患者因为按时服药,痛风石出现好转。(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