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1月9日讯】(中央社记者卢健辉香港九日电)对于香港行政长官董建华昨天发表连任后首份施政报告。香港报章今天相继发表社论认为,这是一份比较平实的施政报告,可惜具体措施说得不多,又没有明确的进度表和里程碑,不足以令市民对前景恢复信心。
明报的社论表示,董建华的施政报告表明,特区政府终于承认财赤问题既迫切又严重,开源节流虽会使通缩轻微恶化,却是必需的,否则香港信贷评级会下降,投资环境会转坏,资金会大量流失,金融稳定会受冲击,后果不堪设想。
社论认为,面对香港的经济困局,有了正确的分析,知道发展的方向,并不等于看到了幽黑隧道尽头的亮光。对于被经济不景气折磨了好几年的港人来说,施政报告所说的,虽然中肯踏实,终究还是概念和理论,不是具体的政策和措施,不知道什么时候经济可以复苏,不敢肯定财赤是否受到控制,信心自然难以恢复。
为此,社论提醒,特区政府必须尽快推出具体措施,并设定进度表和里程碑,让公众清楚看到,振兴经济和消灭财赤不是空头支票,而是不断看到进展的、实实在在的施政目标,唯有具体措施和实际行动,才可重建市民对董建华政府和香港的信心。
太阳报的社论表示,董建华发表连任后首份施政报告,内容却是新瓶旧酒,带来的不是惊喜,却是失望和烦忧。
社论指出,经济恶劣、通缩严重的环境下,全球的应付窍门不外大幅减税和扩大内需,今日的美国也提出五万亿元减税鼓励消费,新加坡也大幅减低利得税以吸引投资,唯独是香港倒行逆施,向市民口袋开刀。市民面对加税增费压力,只有进一步斧削消费,撙节其他支出,到头来,政府从各方面应得税收因而减少,有可能抵销了增收的税项,甚至会得不偿失,导致后果是整体经济继续收缩,过去五年不断下沉的经济势头无法戢止,更可能在低位持续下沉。
社论认为,施政报告提出“共同承担,解决财赤”,是不尽不实,所谓共同承担,只是普罗市民,十八万公务员沾不上份儿,他们继续享受不合理的高薪厚禄和形形色色福利津贴,毋须减少一分一毫收入,纵然社会大众的共识是公务员应该减薪共渡时艰,政府仍然拖拖拉拉,议而不决,没有任何减薪措施以纾缓财赤,市民虽无奈接受加税增费的事实,肯定极不信服,增添怨气、怒气,也加剧社会分化。
星岛日报的社论表示,“施政报告”以振兴经济作为重点,抓着了市民最关心的问题。虽然所分析的问题成因属于老生常谈,但总算说中了市民最关心的时弊,特别是财赤问题逼在眉睫,已是社会共识。不过,这份多年来最短的“施政报告”,介绍具体解决问题的招数,只是蜻蜓点水,尤其在开源节流解决财赤问题时,尽管信誓旦旦要果断解困,公众却看不见政府在削减公务员开支上,肯使出足够的大力度。
社论指出,政府有责任照顾社会上最贫苦的一群,加税的重担又要由中产阶级主力肩负,难怪董建华昨天已承认,未来几年中产阶级要受苦。
社论认为,董建华明言解决财赤需要由社会共同承担,又指公务员同意“有必要时”减薪,为此高层领导已作表率自削工资。此举虽然人数有限,但对节省公帑已尽了一分力,显然会增加全体公务员减薪的道德压力,这一步既然已走出了,就应该义无反顾继续下去。(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