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钢琴大师殷承宗《四季》独奏音乐会系列报导之四

标签:

(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纪元1月25日讯】  中国交响乐史

  还是上次办吕思清《梁祝》小提琴协奏音乐会的时候,就有一位北大校友建议我写一篇文章谈谈中国交响乐的昨天和今天。我当时觉得这个题目太大,况且报纸上文章一长,就失去了读者,因此一直没有勇气动笔。最近,翻阅了一些有关的资料,我一边看一边摇头叹息,没想到祖国交响乐史实在是太短了点,像模像样的作品真的不多。

  西方交响乐的艺术形式在中国安家落户大约始于上个世纪20年代。那时中国正处于封建割据,军阀混战,外敌入侵的内外交困,兵荒马乱之中,因此交响乐一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前,都没有站稳脚后根。那时出了一批海归和土生的作曲家,其中包括肖友梅,黄自,江文也,马思聪,冼星海,贺绿汀,成为交响乐在中国的引路人,也写了一些富有民族气质的作品,比如说黄自的《怀旧》,江文也的《故都素描》,冼星海的《中国狂想曲》等等。在1920年─1949年间,有案可稽的作品不到50部,而且良莠不齐,影响甚微。

  1949年共产党打下了天下,劳动人民开始当家作主的时候,中国社会走上了一条相对稳定的道路,本来交响曲可以如鱼得水一番的,可惜党和毛主席不懂音乐,提出了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的文艺方针,喊出了艺术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为工农兵服务的政治口号。作曲家一旦顺着“阶级斗争一抓就灵”、“哪里有剥削和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和斗争”和“亩产万斤粮”的思路跑,很快就钻进了艺术的死胡同了。

  这一时期的交响乐的标题,不是拥有“长征”、“在烈火中永生”、“英雄颂”这些很革命的字眼,就是要体现“俚谣”、“村舞”、“水库咏”等等劳动人民的情调。奇怪的是,在1949年到1966年文革前,交响乐作品还特别的多。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有丁善德的《长征》,罗忠镕的《十三陵库落成典礼序曲》,吴祖强,杜鸣心的《婚礼舞曲》和《水草舞曲》,马思聪以中国近代革命战争为题材的《第二交响曲》,吕其明的管弦乐《红旗颂》和李焕之的《英雄海岛》。有些走“曲线救国”道路的,基于民间曲艺写了些有民族特色的音乐,何占豪、陈钢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梁祝》音乐非常优美动听,极其诗情画意,而且虽然说的是那年头忌讳的东西——爱情,但是它是反封建、反地主老财的爱情,因此顺应了劳动人民的心愿,政治上达了标。许多脑筋没那么灵活的音乐老前辈,在创作上“舍生取义”,尽量与政治大方向接轨,虽然说是在创作,作品已经没有什么“创造”可言了,大多是三流的作品,最终只当了半辈子好作曲家。

  文化大革命十年(1966年─1976年),音乐创作被政治的一塌糊涂。在音乐上一日三餐,人们除了样板戏还是样板戏,沉闷透顶。后来70年代初,中日开始文化交流,72年尼克松访华,我们想给人家来点雅的,却发觉自己很过时了。出于民族自尊也好,或者虚荣也好,把音乐捏得紧紧的那支手稍稍地放松了一些,因此西洋音乐也能演奏了,作曲家也不像木偶那样走路时手上得有两根线,让人牵着。也就是在这样的宽松点的大环境下,殷承宗、刘庄等合作改编创作了钢琴协奏曲《黄河》。后来由殷承宗主持的一个创作小组又相继在中国古曲的基础上创编了钢琴独奏曲《十面埋伏》,和中国的“四季”《春江花月夜》、《百鸟朝凤》、《平湖秋月》及《梅花三弄》。那一时期,其他人的作品包括吴祖强等改编和创作的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和弦乐合奏曲《二泉映月》,刘诗昆的钢琴协奏曲《战台风》。
  中国交响乐的春天是在1976年的秋天到来的。那时“四人帮”被粉碎了,伟人毛主席也安息了,好多以前被视为反动的不反动了,小资产阶级的情调无产阶级也能拥有了……,音乐家甚至大家都一时变得很抒情,很浪漫。我记得当“四人帮”被粉碎了的消息从中学的喇叭里传来的时候,我情不自禁地拉了一下碰巧站在我的身边,一位长的不错的女生的手,被班主任看见了,好像也没说什么。多么自由、解放的感觉呵!在1976年─1981年之间,中国虽然没有诞生像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那样的天才作曲家,还是写出了许多有影响力的交响乐章。1981年5月文化部,和中国音乐家协会联合举办的全国第一次交响乐创作评奖活动有100多部作品参赛,6个一等奖的作品都创作于这一时期。音乐作品开始贴满了作曲家个性的标签,开始有了灵性。作曲家开始不那么死心塌地地要革命了,他们开始爱上自己,开始正视自己的情感,他们学贝多芬把愤怒化为力量和抒情。这的确是中国交响乐自1920年以来的第二次黎明。

  1980年以后的中国作曲家的日子真是太好过了。老一辈同仁给了年轻一代做了好的和坏的榜样,弯路被他们走得差不多了,同时因为体力和精力不济,也很难跑到年轻人的前边,挡他们的道,加上中国的门也大敞开了,什么音乐主义,流派,都能顺手拈来,不出茅庐,便知天下事。近20年来,中国出现了一批才华横溢,锐意求新的作曲家,而且搞了不少“革命输出”,比如说中央音乐学院的1985年硕士毕业生、纽约朱利叶音乐学院的博士毕业生潭盾就是一位在当今国际乐坛上非常活跃和有影响力的作曲家。他的代表作品有《戏韵》
(1986)、《道极》(1988)、《九歌》和《鬼戏》(1995);陈怡是中国80年代培养起来的另一位作曲家,1986年获奖学金就读哥伦比亚大学,1993年获得博士学位,之后创作出大量获国际大奖作品,其中有中提琴协奏曲《弦诗》、管弦乐《歌墟》和《动势》。其他我能记得起来的名字有郭文景、陈其钢和周龙。总之,80年代是中国交响乐歌舞升平的丰收季节,大师辈出,名曲浩瀚,给人一种中国交响乐史一头沉的感觉,限于文章篇幅,不宜逐一赘述。
  世界钢琴大师殷承宗《四季》独奏音乐会,将是名人、名曲音乐会。给自己配备一点历史,再坐到观众席上欣赏大师的表演,可谓是人生一大乐事。(老鹤)

  演出时间:2003年2月2日下午2点。地点:F. Scott Fitzgerald Theatre,603 Edmonston Drive,Rockville,MD 20851。票价:$30,$25。联系人:301-294-7379(Mr. Mu),301-570-2271(Mr. Liu),301-670-9865(Ms. Wang),240-481-1984 (Ms. Lu:),443-535-0317(Mr. Yuan)。邮寄订票支票请写AGIS,寄给P.O.Box 12096,Silver Spring, MD 20908。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欢庆中国新春佳节 世界钢琴大师殷承宗将来华府献艺
世界钢琴大师殷承宗《四季》独奏音乐会系列报导之三
白宫公布8名马里兰州犯罪非法移民 包括2华裔
美国土安全部重启援助“天使家庭”计划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