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25年04月09日讯】(大纪元记者薛明珠伯克利报导)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于4月4日晚间,举办纪录片《在面具后》(Behind the Mask)放映与座谈活动,邀请维吾尔语言学家阿不都外力·阿尤普(Abduweli Ayup),与现场观众深入探讨:在中共文化灭绝压迫下,人民可以如何行动与发声。
活动由伯克利的香港事务学生组织,与旧金山华语青年行动组织“擦星星事务所”共同主办,吸引近30位来自不同族裔的青年参与,包括汉族、维吾尔族、满族与乌兹别克族等,现场交流热烈。
阿不都外力致力于维护维吾尔语言与文化,曾在喀什与乌鲁木齐创办维吾尔语幼儿园,推动母语教育。2007年,因为为女儿寻找维吾尔语幼儿园未果,他决定亲自创办一所,从部落格分享开始,吸引伙伴,后来更获得超过150万人线上支持。然而,他的行动遭到中共政权打压,2013年被以“非法集资”为名逮捕,被关押15个月,并在狱中遭受酷刑折磨和性虐待。2015年他流亡海外,现居挪威,持续推动人权倡议与语言复兴运动。
放映纪录片《在面具后》
活动播放由挪威导演哈瓦德.布斯特内斯(Håvard Bustnes)执导的纪录片《在面具后》,片长约30分钟,讲述阿不都外力与一位曾在新疆集中营任职的汉族警察之间的对质过程。影片揭示了他在中国拘留营中遭受酷刑,流亡挪威后,决定面对过去、追寻真相的勇气。尽管女儿在他启程前突然惊恐发作,他仍坚持前往德国与前狱警会面。
影片中的狱警原为沈阳人,曾任军人与警察,2017年被派往新疆,原以为是去镇压恐怖分子,却在审讯中发现被拘者多数无辜。他最终逃离中国,前往德国寻求庇护。在阿不都外力的说服下,同意参与拍摄,但仅接受两小时访谈后便中止合作,从此失联。阿不都外力认为,狱警仍在面对良心的挣扎,希望他有一天能鼓起勇气,讲出真相,获得真正的自由。
民族消失不远
在与观众的交流中,阿不都外力强调,语言与文化是民族的最后堡垒。若失去它们,整个民族也将不复存在。他以满族为例,虽名义上尚存,但会说满语的人寥寥可数。他警示,在高科技全面监控下,文化的消失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迅速与彻底,甚至连人类最后的领地——心灵,都可能被统治者操控。
他呼吁大家不要忽视当代科技对人类自由的侵蚀。“现在不需要派警察抓人,一封简讯就可以让人消失”。这样的社会工程与监控机制,让种族灭绝变得前所未有的高效与隐蔽。
如果不站出来,就没有下一代
谈到运动的起点,阿不都外力坦言,当初创办幼儿园,只是单纯想让自己的女儿学会维吾尔语,并没有预料会被视为政治威胁。他说:他只是想让女儿叫我一声‘爸爸’,结果却引来中共的打压。”
他表示,中共取消维吾尔语教育、公职考试中的语言选择、压制宗教与文化活动,让更多人意识到语言与文化的危机,也促使流亡海外的维吾尔人,开始自发建立语言学校与教育资源。
抵抗中共从“记忆”开始
面对如何扩大影响、让更多人关注中共文化灭绝议题,他认为,从共同记忆出发,是最有效的策略之一。
他提到,无论是文化大革命、三年大饥荒,还是COVID-19疫情封城,都是中国人曾经历过的创伤记忆,与维吾尔人的经历相通。例如疫情期间的封锁导致乌鲁木齐44人丧命,就可作为理解新疆高压封控的切入点。
他也提到,亚美尼亚人因自身历史中的大屠杀记忆,对维吾尔议题格外有共鸣。“我们是有记忆的动物,记忆让我们有同理心,有行动的起点”。
从零开始,坚持到底
阿不都外力分享道,做任何事情都会遇到质疑与反对,总有人会说“这不行”、“那不行”。但真正重要的是:坚持下去。
2007年,他萌生了开设维吾尔语幼儿园的念头。当时在乌鲁木齐,他身边的朋友多为同龄、也有孩子的年轻父母,但在众人当中,只有一个人愿意和他一起行动,而这项计划却在数年后,发展成拥有超过150万名粉丝。
阿不都外力说,所有事情的开始都是一样的——从零出发,从一个小小的念头开始。你永远无法预测未来会发生什么,但你需要一个起点、一些准备,以及一个愿意先行的人。
他坦言,2007年他从没想过,未来有一天会有百万人追随他。他只是踏实地做了该做的事,而这也正是奇迹发生的方式。
“所以,最重要的是开始。策略与方法可以慢慢摸索,但你得先踏出那一步。只要开始,就会有人追随你,有人与你并肩同行”。
青年声音:我们不能沉默
19岁的Erkin是美国出生的第二代维吾尔人,也是伯克利的学生。他回忆,小时候曾随家人两度回到新疆,最后一次母亲因曾在自由亚洲电台工作,被警方拘留,从此全家再不踏入中国。
他说:“我们真的很害怕会发生什么事。”谈到中共对民族的迫害,他难掩悲伤与愤怒,“我真的觉得很可怕、很厌恶。我有亲戚曾被关进集中营,听到那些消息,我非常心痛。”
“我只希望,就算我们无法拥有自己的国家,至少还能讲自己的语言、延续我们的文化。可现在连这些也正在被抹去。他们想消灭我们的语言、宗教、整个民族,这让我非常难过。”Erkin告诉大纪元。
另一位青年观众,Andy自2014年来到美国,目前是一名工程师。他对大纪元表示,活动“非常有教育意义”。虽然早年在中国就听过一些新疆的消息,但那时获得的资讯都经过审查,“毕竟我们接收到的都是中共控制过的讯息,不可能了解全貌”。
对于中共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压迫,他直言这是一种“种族灭绝”:“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尽自己的力量去反抗、去发声,让更多人知道真相。”
伯克利中国留学生Willson,在座谈会后对大纪元表示,“很震惊”,“我的幻想被打破了!”他坦言,自己从小自认具备批判性思维,一直相信“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认为无论在哪里,总有机会接触到真相。然而,这次活动让他深感冲击,没想到中共对维吾尔人的镇压,竟如此大规模、严重,且持续已久,而他过去竟对此毫无所知,甚至不知道“新疆”竟是一个在中国被列为敏感的词汇。◇
责任编辑:宋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