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剧《混沌少年时》引发华人家长共鸣(二)

家长反思:当孩子渴望认可却得不到回应时 情绪缺口可能成为隐形危机

人气 116

【大纪元2025年04月09日讯】(大纪元记者蔡溶纽约报导)纽约亲子互助会于4月8日续办观影与讨论会,播放Netflix英剧《混沌少年时》(Adolescence)第三与第四集,吸引了多位家长参与观影并进行深入讨论。

本剧英文名称直译为“青春期”,以青少年犯罪为主轴,探讨成长压力、网路影响、同学关系与家庭互动等因素如何交织导致悲剧发生。剧中不以悬疑作包装,开场即揭示少年主角杰米(Jimmy)为加害人,随着剧情发展,让观众逐步理解其内心世界及事件背后的心理与社会脉络。

剧情以四个时间节点推进:事件发生日、警方校园调查、七个月后心理评估、一年一月后认罪,层层揭示少年心灵变化及其与家庭、社会的连结断裂。

放映后,亲子互助会会长黄妮可引导家长们以以下几个问题展开对话:杰米是个坏孩子吗?他是否理解自己的错误?你觉得杰米最大的问题是什么?他对家庭的期望与现实有何落差?父亲与他之间情感连结的缺乏,是否助长了他的偏差行为?我们是否真的理解自己的孩子?在他们表现出情绪或行为异常时,是否察觉到那其实是“求救讯号”?

多位家长指出,杰米的问题核心在于自我价值感的低落。他一直渴望证明自己是有价值的,渴望被认可、被爱,却未曾得到明确的支持与肯定。他的父亲每天忙于生活,忽略了孩子最基本的情绪需求。这样的情境,让不少华人家庭感到格外熟悉与心有戚戚焉。

家长们普遍认为,本剧之所以引发强烈共鸣,是因为它触碰到社交媒体失控、情感教育缺失与家庭关系疏离等现代社会常见问题。“剧中的父亲以为孩子在房间里就很安全,却忽略了他可能正在网路上经历暴力与羞辱。”

有家长分享:“我们很多人自己也经历过缺乏情感连结的童年,因此在教养下一代时,也难以自然表达关心与鼓励。这让我们反思:家庭教育应不应该先从‘理解孩子的情绪’开始?”

另有家长指出:“孩子踢球没进球时看向我们,其实是期待一句鼓励,而我们有时却在看手机。”不少人认为,父母与孩子之间情感连结的缺失,是现代家庭中亟需修补的裂痕。

讨论最后,黄妮可指出:“家庭不是完美的,但孩子的行为问题并不一定是家长的错。父母与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成长过程中难免犯错,我们要学会接纳、学会原谅,也学会一起成长。”

她表示,亲子互助会将陆续推出一系列情绪管理与亲子教育讲座,邀请更多家长参与对话,共同打造更具理解与支持的家庭环境。

责任编辑:陈玟绮

相关文章:

英剧《混沌少年时》引发华人家长共鸣(一)

相关新闻
维州将禁砍刀 反对党吁提早实施禁令
昆州拟扩大同罪同罚范围 新增十多项罪行
英剧《混沌少年时》引发华人家长共鸣
防青少年遭影片危害 YouTube增保护措施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