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25年04月09日讯】(大纪元专题部记者宁芯综合报导)小米SU7在3月底发生的车祸引起舆论关注,而其后小米发布的事故分析报告更被认为是一种推卸责任的公关操作。
3月29日23时许,一辆小米SU7标准版在安徽铜陵德上高速公路池祁段上,撞护栏后起火燃烧,导致车内3名大学生被活活烧死。事发后,受害者家属在网络上发声,质疑小米SU7为何在碰撞后会自燃,以及为何车门被锁死无法打开。

小米汽车方面在事故发生后的第三天(4月1日)发表声明,称事故发生前车辆处于NOA智能辅助驾驶状态,以116km/h的时速持续行驶;车辆检测出障碍物后发出提醒并开始减速;随后驾驶员接管车辆进入人工驾驶状态,持续减速并操控车辆转向,随后车辆与隔离带水泥桩发生碰撞,碰撞前系统最后可以确认的时速约为97km/h。
小米在声明指,NOA智能辅助驾驶状态发出风险提示“请注意前方有障碍”的时间是22:44:24,一秒钟之后(22:44:25),NOA被接管,进入人驾状态,方向盘往左转角22.0625度,制动踏板开度31%,在22:44:26和22:44:28之间,车辆与水泥护栏发生碰撞。
对于小米的声明,舆论普遍认为是在推卸责任。自媒体LT视界在其节目中表示,小米是在没有第三方调查之前,已经公布了事故责任人,此声明字里行间是推卸责任。“因为你看我自动发现故障之后,你就接管了。接管了,马上就撞车了。所以说,既然你接管了,你就不能埋怨我为什么没有刹车。”
网民“智识漂流”在凤凰网发文指,小米的声明回避关键事实,淡化悲剧性质。声明中仅用“深表痛惜”替代对逝者的明确哀悼,全文未提及“三人死亡”“车辆爆燃”等核心事实。还有时间线叙述的误导性暗示。他认为该声明对核心安全问题进行了策略性回避。
文中还指,在话术设计上,声明通过强调NOA退出后进入人驾状态,将事故归因于驾驶员操作,却未回应两个核心争议:为何系统在施工改道场景下仅提前一秒预警(远低于人类反应时间);标准版SU7未配备激光雷达,纯视觉方案在夜间复杂光照下的识别可靠性是否不足?
此外,小米公司声明中称已成立工作组并与家属取得联系,但是其中一位死者的母亲“诗雨370491153”4月1日在其微博中称没有小米公司的工作人员联系家属。
在小米公司发出声明的同时,小米创始人雷军也在其微博中称自己心里非常沉重。他承诺小米不回避,配合警方调查,努力回应家属。
雷军此条微博转发量达到1.9万,评论4.2万条,数万条的评论几乎是一边倒地护“雷”,对死者家属非但不同情反而指责。微博网民“安元鼎”4月2日在其微博中发了一张截图,是大量相同内容的评论,矛头直指家属,替小米洗地。这位网民说:“好家伙,这得花不少钱吧?”
与雷军微博数万条评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家属被封杀,受害者母亲的微博关于车祸的贴子已经被清空,目前家属销声匿迹。
对于这种现象,微博大V“六神磊磊”在微博上称,“小米su7那个事故,结论未明先不讲吧,发现人们自动代入的不是当事人和家属,而是雷军,都在热烈讨论雷军该不该发声?雷军应如何公关?雷军是加分还是减分?都被规训成自动千亿富豪的站位了。还有许多说‘小米一劫’的专业人士,这首先是小米一劫,还是遇难者家庭一劫啊?仿佛最先要被安慰的是雷军?”
另有公众号博主发文总结,国产电动车出事,车毁人亡了,往往会出现以下症状:网络上的影片删得干干净净、有影片但看不出是什么牌子、厂家二话不说先把责任都推到司机身上、整齐划一为厂家辩解的帖子铺天盖地、谁要说一下厂家的问题,水军必汹涌而至……
“智识漂流”在其文中也指出,小米的策略暴露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共性困境:智驾宣传与责任承担的割裂——过度渲染“智能”却回避系统局限性;安全设计的用户友好性缺失——将应急功能认知成本转嫁给消费者;危机公关的价值观错位——用数据披露对冲情感责任,忽视公共安全事件的特殊社会属性。
他强调,当企业用律师思维起草生命攸关的声明时,已注定失去道德制高点。
在中国还有一种奇怪的现象,国外电动车出现类似事故完全是相反的遭遇。2016年,Tesla电动车在中国境内发生第一宗严重事故时,舆论风向迥然不同,当时舆论一致声讨Tesla的智能驾驶系统。
责任编辑:连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