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直面困难是重塑心理健康的关键

人气 125

【大纪元2025年04月07日讯】(英文大纪元专栏作家Mollie Engelhart撰文/原泉编译)那天早上,电话铃声响起,是我的前夫打来的,他告诉我,我们的一个老朋友——我二十多岁时约会过的人——因吸毒引发心脏病去世了。我的心一沉,但可悲的是,我并不感到意外,我现在每年都会接到很多个这样的电话。我高中时的三个挚友,有两个失去了弟弟,无数我孩提时代的朋友不在世了,无论是因非法毒品还是合法药物造成的无谓死亡,其数量都令人震惊。这真是令人心碎。

我们忍受不适的能力哪去儿了?我们面对生活中不如意时的耐心哪去儿了?

在过去的十年里,作为一个拥有350多名员工的雇主,我目睹了年轻一代的变化,许多人似乎连轻微的不适都无法忍受,他们极度渴望逃避任何不愉快的事物——无论是借助药物、电子产品、糖分还是分散注意力。我不禁将这一趋势追溯到童年:当我们把电子产品递给孩子,好让自己能安安静静地吃完饭;当我们给孩子糖来安抚他们的崩溃情绪;虽然我们从未大声地说出来,却在默默地教导他们,人生的目标就是永远保持舒适。

我们创造了一种将不适视为病态的文化﹐如果某件事情很困难,我们就会认为这件事情一定是错的。但现实并非如此,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痛苦、挣扎和不确定性是人生经历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许问题不在于不适本身,而在于我们缺乏面对它的能力。

也许,仅仅是也许,这种无能,除了与父母的养育方式、媒体或教育,也与某些更深层的因素有关。

作为一名再生农业的从业者,我从土壤和微生物学的角度观察世界,不禁思考:我们精神和情感上的脆弱,是否部分源于我们体内微生物的缺失?

如今,在美国,每三个新生儿中就有一个不是经过产道出生的,从而错过了接触母体微生物群的关键机会。母乳喂养率持续下降,婴儿无法获得大自然所设计的微生物基础,再加上饮食中充斥着来自贫瘠土壤的无菌、加工食品,这就为一代人埋下了身体和情感上与支撑其适应力的自然系统脱节的隐患。

健康的土壤和健康的人体肠道拥有超过70%相同的DNA。这并非巧合,我们本应是这个生命系统的组成部分,而当我们通过饮食、生育方式和生活方式与之分离时,我们就会遭受痛苦。

那些仍然与大自然紧密相连的文化——他们生火做饭,自己种植和收获食物,睡在泥土地上——并没有出现我们现代社会中看到的自杀和吸毒过量的现象。他们会经历艰难困苦吗?当然。但他们生存的动力依然完好无损,他们与土地的深厚联系,保护他们免受淹没我们的那种生存绝望。

这也是有科学根据的。研究表明,用双手在泥土中劳作,在治疗抑郁症方面,效果不亚于抗忧郁药SSRI(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甚至更有效。土壤中的微生物能够激活大脑中的血清素的产生。那么,我们为何不在解决方案中优先考虑重建与大自然的联系呢?为什么让孩子们走到户外、亲身体验、培养体能适应力没有成为全国性的热门话题呢?

是的,我们应该限制孩子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是的,我们应当减少孩子摄入糖分。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停止教导孩子要不惜一切代价避免不适。感到无聊没什么大不了的,炎热、疲劳、挑战都没有关系,仅仅因为某事让人感觉不好,并不意味着它就是坏事。大多数有价值的事情——为人母、创业、婚姻、社区生活、成长——在某个阶段都会让人觉得艰难。这不是缺陷,而是必经之路。

我们是在培养一代逃避现实的人,还是在培养能够直面困难、从中学习并成长的人?我们的社会借助毒品、美食、色情、社交媒体,以及各种各样的消遣,来逃避作为人类的简单现实。但倘若我们教导孩子——并提醒我们自己——有情绪并不是紧急情况呢?痛苦是老师呢?我们不必像乒乓球一样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左右,相信它们每一个都是真理?

我们可以学会忍受不适并坐下倾听,有时候,不适只是生活要求我们改变、成长、拓展或磨练一项技能,而有时,这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我认为,我们与大自然、与辛勤工作以及彼此之间的脱节,是造成心理健康问题和吸毒泛滥的根源。就我而言,我厌倦了接到这样的电话,告诉我又有人因逃避现实而去世。

那么,我们该如何打破这个恶性循环呢?

我们首先应接受不适,而不是逃避。我们以身作则,适应现实而不是回避。我们培养孩子学会如何努力工作、等待、忍受无聊、接触大自然,并坚守真实。我们与自然、与健康土壤中生长的食物、与我们信任的人、与提醒我们是谁的礼仪重新建立联系。

我们应该停止将自身的韧性外包出去,而是重新掌握那些让我们成为人类的工具。

作者简介:

莫丽‧恩格尔哈特(Mollie Engelhart)是再生农业从业者和牧场主,致力于食物主权、土壤再生,并积极推广自耕自足和自给自足的家庭农耕知识。

原文:The Epidemic Beneath the Surface: Disconnection, Discomfort, and the Death of Resilience刊登于英文《大纪元时报》。

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一定反映《大纪元时报》立场。

责任编辑:李琳#

相关新闻
大自然带给人类的珍贵健康礼物
远离喧嚣 多伦多人移居城郊享受大自然
大自然是百病良药 多一动作提升止痛、消炎效果
大自然力量远超人类 李奥纳多监制《森之声》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