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25年04月07日讯】(大纪元记者钟元台湾报导)今天(4月7日)是“言论自由日”,中华民国总统赖清德表示,身为总统,他的使命就是要延续国家的生存发展、守护得来不易的民主自由,确保国家主权不被侵犯并吞。
赖清德出席郑南榕追思纪念会 盼传承精神 促进台湾民主再深化
赖清德今天出席“郑南榕殉道36周年追思纪念会”。他致词说,今天是郑南榕(Nylon)殉道36周年,13年前,他担任台南市长时,率先宣布订定每年4月7日为“台南市言论自由日”,9年前蔡英文总统上任后,更宣布为国定“言论自由日”。十几年来,他以市长、行政院长、副总统等不同身份,跟大家一起追思Nylon,但心情都一样,充满敬佩、感谢和不舍。

赖清德说,今年他第一次以总统身份来参加,他要代表政府和人民,向Nylon以及所有为台湾民主奋斗打拼的前辈,献上最深的感谢和敬意。他也向大家承诺,他会团结台湾社会各界,发挥民主的力量,推动台湾继续向前走。Nylon反对独裁、追求民主;他也主张平反二二八、追求转型正义,他更追求台湾应该要做自己的主人,让台湾与台湾人成为自由的好国好民。
“经过台湾人民共同的努力”,他说,现在的台湾已经是亚洲的民主灯塔,在“自由之家”的“全球自由度报告”中排名第二;根据“经济学人资讯社”公布的民主指数,台湾是亚洲第一,被列为“完全民主”的国家,这是大家共同打拼的结果。
他说,大家对民主、自由、人权价值的坚持,已经成为世界的典范。但大家也很清楚,现在台湾的民主自由也面对来自极权势力的挑战。现在,中共所发动的媒体战、心理战、法律战以及强度日益增加的灰色地带侵扰步步进逼,不断侵蚀台湾的民主,更影响整个区域的和平与稳定。像是去年,因共谍案起诉的人数就有 64人,是2021年的4倍。这些人接受共产党资助、配合中共行动,目的就是危害台湾民主自由的宪政体制。

面对来自中共威胁 赖清德:政府一定会积极因应
赖清德举例,有退役军人跟共产党合作,成立“台湾军政府”等组织,策画颠覆政府的计划,要做中共内应;或搜集国军将官名册、勘查军事要地、刺探政府机敏资料,协助中共了解台湾军情;或接受中共指示来散播言论、影响台湾舆论走向、介入台湾民主。连执政党党工都是收买对象,在野党也一样,各行各业都是中共收买对象。中共除了对台湾持续渗透,也发动对台湾网路威胁,并且锁定政府部门、关键基础设施。
他说,去年政府网际服务网(GSN),每日平均侵扰数达到240万次,是前年2倍。光是今年第一季,台湾共有134个政府机关和民间机构遭到网路攻击。不仅于此,过去几个礼拜,中共更接连发动了多次的军事演习,动用大量海空兵力,威胁台湾人要放弃对国家的热爱,放弃自由和民主,这些公然挑战国际秩序和破坏现状的行径,也引起了国际社会接连的谴责。
“面对来自中(共)国的威胁,政府一定会积极因应。”赖清德说,“当有人配合中(共)国鼓吹侵略战争、颠覆政府或以极端手段破坏台湾的民主制度,企图以台湾的自由与多元来制造混乱、危害国家安全,政府绝对采取行动。”

他说,“任何鼓吹剥夺台湾人民自由,主张让中华民国台湾消失的倡议,都不是台湾社会能够接受的言论自由。而百分之百的言论自由,更不是利用自由,来消灭自由。他一再强调,追求民主、自由、人权前提,就是国家要有主权。因为民主就是人民作主,有主权才有民主,有民主才有自由,有自由才有人权,如果没有国家主权,人民就无法作主,自由就无法存在。”
赖清德说,身为总统,他的使命就是要延续国家的生存发展、守护得来不易的民主自由,确保国家主权不被侵犯并吞。因此,他在上个月召开国安高层会议,针对台湾面对中共的五大国安及统战威胁提出17项因应策略,包括全面检讨修正《军事审判法》,希望以更积极的作为来守护国家主权。
“有人说,这会伤害人权,也有人说,这是要恢复戒严。事实上,就像所有平时就有军法系统运作的民主国家,此次修正适用会更谨慎,对广大的一般民众以及军中人权绝不会有任何影响,而我也一直铭记Nylon的精神,他反对威权统治,我更不可能让台湾走回当年的威权统治,大家千万勿受谣言影响。这些相应的防范措施,是因为中(共)国的渗透日益扩大,台湾人一定要团结合作,共同提高警觉。”赖清德说。
赖清德说,他必须强调,自由是脆弱的,建立需要多个世代的牺牲奉献,而要破坏只要一个世代的错误就可能造成,如果大家希望让下一代继续享有自由的果实,就需要每个人以积极的行动,一起筑起坚强的防线,擒贼先擒王,来守护国家主权、守护台湾的民主自由。
他表示,政府订定“言论自由日”,是为了促进台湾民主再深化,他希望每一位台湾人不分党派、无论政治立场,都能够将Nylon和所有民主前辈的精神继续传承下去。“因为我们每天在岗位上打拼,都是在为了我们的国家、为彼此的民主、自由、繁荣而努力。我相信 ,Nylon的牺牲会像郑竹梅女士所期待的,Nylon的精神会永远在我们的心中流传下去,感谢大家。”
随后,赖总统亲自向郑南榕遗照献花致意。今天包括文化部长李远、次长李静慧、王时思、国史馆馆长陈仪深、国家人权博物馆馆长洪世芳、立法委员范云、郑南榕基金会董事长郑竹梅等都出席活动。
责任编辑:叶紫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