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25年04月07日讯】(大纪元记者蓝美晶香港报导)当今社会面对人口老化问题,护老者的角色日益重要,但对于这批护老者所承受的身心压力亦不容忽视。根据生命热线于2023年10月至2024年2月进行的调查,访问了942位需照顾60岁以上长者的护老者,而当中超过一半为80岁以上高龄长者。结果显示,有37.4%受访者处于“高负荷”状态,其中40.3%出现抑郁或焦虑症状,另有16.5%曾有自杀或自伤的念头,反映照顾压力与心理健康风险密切相关。
研究进一步指出,女性及在职护老者的压力尤其严重。女性中有41.5%属高负荷,而在职护老者中更有50.1%属高负荷群组。若在职人士每周照顾长者超过21小时,其同时出现抑郁、焦虑及自伤倾向的比例高达13.2%。年龄方面,35至54岁的护老者中,有一半亦属高负荷状态,显示中壮年护老者在职场与家庭间疲于奔命的现实困境。
现年四十多岁、从事教育工作的Maria,是一位典型的在职护老者。自其母亲于2018年确诊中期认知障碍症后,她便需独力分担家庭与工作双重责任,每周照顾时数达二、三十小时,生活几乎没有喘息空间。疫情期间,日间中心暂停服务,她在家工作之余亦要照顾母亲,几年间无暇处理压力,直到情绪崩溃才惊觉自己身处极大困境。
另一名护老者Michael,因需照顾行动不便的母亲而承受庞大压力。他坦言曾一度因无人倾诉而产生轻生念头,更担心将母亲送往护老院会被视为“不孝”,选择默默承受情绪负担。
生命热线指是次调查反映照顾时数与就业状况与护老者压力呈正比关系。特别是年轻一代护老者,因与长者代沟大、资源掌握不足,以及长者健康急速转变等因素,压力更为显着。
为支援护老者,生命热线去年启动为期三年的“赛马会逆风导航护老者支援计划”,目标每年接触逾千人,并识别至少250名隐性或高危护老者,提供早期介入辅导、家庭协调支援及弹性服务。机构同时建议社会从四方面加强支援,包括推动“友善雇主”文化、强化“个案管理”、提供“弹性服务”以及鼓励护老者“关顾自己”。
具体建议包括为护老者提供陪诊假、弹性上班时间及长者暂托服务,以减轻其双重负担。此外,也呼吁非牟利机构扩展服务时段至周末,以便更多在职人士能受惠。调查显示,现时部分资源集中于低收入群体,而中等收入在职护老者则常面对“有资源但用不到”的窘境,造成支援落差。@
责任编辑:陈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