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图:从历史图像看身体之谜 台故宫办特展

【大纪元2025年04月05日讯】(大纪元记者钟元台湾报导)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推出“身体展演:从历史图像看身体之谜”特展, 透过探索古人观看身体的形式,及其对身体的认识和想像,重新检视身体在医疗、宗教、文化、法律等不同层面的丰富意涵。

台湾故宫表示,“身体展演:从历史图像看身体之谜”特展透过“身体透视”、“身体操练”、“身体变异”以及“身体规戒”四个单元,探索医学、法医、佛道两教等不同文化脉络的身体观,并展现武术、房中、秘戏、舞蹈、体育、导引等身体操练手段。同时,本展览亦关注人面兽身、兽面人身与残疾的身体,以及政治、礼教、刑罚对身体的束缚。

《律例馆校正洗冤录》检骨图。(台湾故宫提供)
《律例馆校正洗冤录》尸图。(台湾故宫提供)

在科学与宗教眼中身体有何不同?台湾故宫表示,展出的《律例馆校正洗冤录》源自宋代提刑官宋慈(1186-1249)所编撰现存最早、影响深远的法医学专著《洗冤录》,乾隆皇帝下令校阅修订此书并颁行,成为清代检验学的标准知识,为官员与仵作的必读之作。

《少林棍法阐宗》。(台湾故宫提供)

台湾故宫说,另一方面,托名公元前六世纪名医耆婆的《耆婆五脏经》,则描绘了五脏器官的宗教象征性布局,非反映实体脏器,而是一种宗教性的人体结构图。

《三才图会》虎首人身。(台湾故宫提供)

此外,台湾故宫表示,古人为了军事、养身延寿、繁衍子嗣或是满足生理需求等不同的因素对身体进行操练,展览除了呈现少林武术、五禽戏、八段锦等武术精妙之外,特别的是还有房中术。

《三才图会》人面鱼身。(台湾故宫提供)

台湾故宫说,对古人而言,房中术主要目的在于长生不老、延年益寿,也可以预防和治疗疾病,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孕育生命,展出的《修真演义》中对房中术的描绘钜细靡遗,谈及对于呼吸、情绪的控制,以及各类语言和肢体操弄,十分有趣。

《御纂医宗金鉴》乳廱图。(台湾故宫提供)

正常与异常边界何在?台湾故宫表示,《三才图会》在《山海经》的基础上,绘制兽面人身、虎首人身、人面鱼身、人面蛇身等图像。而古人对病体有着多重诠释,《御纂医宗金鉴》中呈现形如人脸且会开口说话和吃东西的人面疮,以及男性女性都有可能罹患的乳廱,剖析身体在想像与现实中发生的奇异转化,并揭示疾病如何改变身体形态。

《御纂医宗金鉴》人面疮图。(台湾故宫提供)

策展人故宫书画文献处助理研究员刘世珣表示,“身体”是我们最熟悉却又最神秘的存在,不同时代、文化与知识体系,对身体有着截然不同的诠释与想像。从古代医书的内视人体,到宗教经典对身体的神圣诠释;从武术与养生术的修练,到律法与礼教对身体的惩戒与规范。

《修真演义》演战练兵。(台湾故宫提供)

刘世珣表示,从人兽混形的奇异图像,到对身体残缺的想像与界定—这些历史图像不仅反映了身体知识的多元发展,更折射出权力、信仰与文化的交织运作。

《修真演义》三峯大药。(台湾故宫提供)

刘世珣说,在全民健保实施30周年之际,本展览不仅回顾身体的历史,也邀请观众重新思考身体的意义,并反思其与自身健康的关系,响应政府“健康台湾”的愿景。当我们重新审视这些图像时,是否也能对“身体”有更深一层的理解?这场关于身体的历史旅程,等待您来探索。

 

相关新闻
故宫南院开馆10周年 大美不言特展将华丽登场
故宫南院人气国宝展 开春迎福仙气逼人
故宫戏分茶XR体验 5G与AI技术重现艺术之美
故宫南院织品展换装 展现精彩的织品工艺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