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25年04月03日讯】近五到十年间,中共的军事演习越来越频繁,从台海到南海,军机和军舰的对峙几乎成了日常。中共总是声称,这是为了“捍卫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2024年10月14日,中共在台湾双十国庆后发动“联合利剑-2024B”围岛军演,出动了153架次军机和14艘军舰,创下单日最多架次纪录,中共称这是对分裂势力的有力回击。
在4月1日和4月2日两天,东部战区还宣布发动“海峡雷霆-2025A”军演,出动了大批海警舰队包围台湾,声称是检验部队区域管控、联合封控、精打击要能力,甚至做了一篇动画来昭示这项行动,但主要目的在尝试阻绝外国对台湾的援助。
然而这些军演真的让中国人民感到安全了吗?还是让中国老百姓的生活压力更大,日子更难过?或许,我们该换个角度想想:这真的是中国人民想要的吗?
烧在军演中的血汗钱
每次军演,新闻画面总是战机升空、战舰列阵出航,军方说这是展示国力的方式,是对“外部势力”的警告,但这些画面背后,是真金白银的代价。根据路透社统计,2023年中国(中共)在西太平洋的军事演习花费高达110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当年国防预算的7%。2024年“联合利剑-2024A”演习仅燃料和消耗品就花了9482万人民币,而像“联合利剑-2024B”这样的大规模演习,13小时内出动153架次军机和14艘军舰,成本更可能高达数亿元人民币,后勤保障和装备维护的长期费用更是天文数字。这些钱从哪来?还不是从纳税人身上一分一毫抠出来的!
不断调高的军事预算
2024年中共国防预算已达1.67兆人民币,2025年又增长7.2%,达到1.78兆人民币。试想如果这笔钱拿去修路、建学校、给医院添购设备,能帮助多少人?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1元人民币投在基础设施,能带来2.5元的经济回报,可军事支出却是没有回报的投资。当各地方的医院还缺床位,孩子们的教室还在漏水,这些钱却直接在海峡上烧了,真的值得吗?这些辛辛苦苦挣来的血汗钱,难道就该这样烧掉,只为了换来几天的“国威大振”?
军演让中国更孤单
官方说军演是为了震慑海峡对岸的“分裂势力”,可是后果是什么?2022年台海军演后,美国限制了对中国的高端芯片出口,国内科技公司直接受到重创。2024年,外国投资进中国的资金减少了8%,因为地缘政治风险太高,外资企业不敢来了。中国2023年出口占GDP的18.8%,中国靠出口贸易给全世界来赚钱,但军演频频让国际社会把中国当成“麻烦制造者”,国际上朋友越来越少,贸易越来越难做。看看俄罗斯,2022年因乌克兰战争被西方冻结3000亿美元外汇储备,还被踢出SWIFT支付系统,经济几乎崩溃。如果中国也走到这一步,工厂停工、商品没人要,普通人民的日子怎么过?
军演带来的副作用
军演看似展现强势武力,实际上却让中国陷入更深的困境,这真的能算是保护吗?更别提军演对大家生活的直接影响。沿海的渔民最有感触:每当台海军演时,东南沿海渔民好几天无法出海,鱼货卖不出去,国际航线因军演改道,货运成本上涨,超市里的东西价格跟着贵,旅游业也受重创——谁敢来一个三天两头封海的地方玩?这些损失,军方不会赔偿,只能自己扛。再看看房地产,2021年以来,上海、广州等大城市房价跌了10%以上,地产公司纷纷倒闭,地方政府卖地收入减少,修路、盖学校的计划只能一拖再拖。中国的房产贬值,生活成本上升,官方说这是为了国家安全,但人们的生活却越来越不踏实,这安全到底是给谁的?
重演苏联的悲剧?
如此高昂的军费支出,可能让中国重蹈冷战时期苏联的覆辙,1980年代,苏联为了应对美国的军备竞赛,军费开支占GDP的15%至25%,大量资源投入军事工业,却严重挤压了民生领域的资金。教育、医疗、基础设施几乎停滞,民众生活水平下降,经济结构失衡,社会矛盾加剧,最终导致1991年苏联解体。中国呢?2023年军演成本已占国防预算的7%,而随着高科技武器系统的引入,维护成本还在逐年上升。如果军费持续攀升,经济却每况愈下,中国会不会也走到这一步?
军演能解决什么?
中国经济学家高善文曾用三句话概括当前中国民众的经济状况:“生机勃勃的老年人,死气沉沉的年轻人,生无可恋的中年人。”这话听起来刺耳,却是血淋淋的现实。2024年,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 5.1%,但16至24岁青年失业率却高达 15.7%,25至29岁人群的失业率也达到 6.6%。中国教育部预测,2025年大学毕业生将突破 1222万人,数百万年轻人将在“僧多粥少”的就业市场中挣扎,为一份养活自己的工作苦苦奔波。与此同时,军费却年年攀升。2025年国防预算比去年增加了 1200多亿元人民币。这些钱如果拿来发放补贴、创造就业岗位,能帮助多少家庭渡过难关?
人民温饱还是军演?
中国国防部发言人吴谦曾表示:“军事演习是对分裂行径的有力回击。”然而,我们听到的,却只有军演的炮声;我们看到的,却是新闻里铺天盖地的“维护国家统一”“震慑分裂分子”这类词汇。军演被包装得光鲜亮丽,让人误以为军演越多,国家就越强。可冷静下来思考,这光环之下,真正藏着什么?是中国人民逐渐掏空的钱包,是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孤立,是家门口不断恶化的经济环境。当人民的收入预期大幅下修,当许多人连温饱都成问题,这样的“强大”还有多少实际意义?
中国人民想要的是什么
军演的画面震撼人心,可震撼过后,留给大家的又是什么?是日益高涨的物价,是找不到工作的焦虑,是压得人喘不过气的房贷。这些,不只是遥远的经济数据,而是军演带来的现实连锁反应。人民不是军事专家,但人民有眼睛,能看到生活变得艰难;人民更有切身感受,体会到这种所谓的“强大”,并不能解决柴米油盐的困境。相比于一次次高调的军演,大家更需要的是稳定的工作、可负担的医疗、买得起的房子。
(作者为淡江大学国际事务与战略研究所博士生)
责任编辑:李仁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