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25年04月23日讯】当前,中国大陆网购平台免密支付、自动续费等支付手段越加普及的同时,也成为一些平台“套路”消费者的手段。近日,有安徽老人看手机直播,竟误下单买了550只小鸡,找商家退货,商家却以“活物不退换”为由拒绝退款。网友纷纷批评,“免密支付”就是一种类诈骗伎俩。
据荔枝新闻的微博视频报导,安徽蚌埠一女子发视频称,她父亲拿她母亲手机看直播,因不知道手机开通了“免密支付”功能,点手机,被陆续下单了一筐又一筐小鸡。直到小鸡到货,才发现竟下单了10筐,共计550只小鸡,花费了790元人民币。
女子联系商家退货,商家回复称活物不可以退,女子只好把这些小鸡寄养在了亲戚家的鸡棚里。
女子提醒网友,“老人不太会玩手机,子女要记着把‘免密功能’给老人关掉。”
4月22日,相关话题登上热搜榜第一位,引发热议。
许多网友批评,“免密支付真的害人。” “开的时候,不注意一不小心就开了,关的时候还得查一查在那儿关,坑的不行,家长一不小心就误开了。”“陷阱,付款那里就是开通按键,不想开通免密而付款需要点旁边的小字,老年人看不见。”“关了也没有用,在买东西还是直接蹦出来推荐你用,看不清楚就又开了,还得要多多注意。”“现在平台搞的这些真是防不胜防,不小心就很容易出错。”“免密支付,就是一种类诈骗伎俩。”“免密跟0元试用专坑老年人。”
还有受害者表示,“免密支付一不小心就开了,我妈刷个慢脚(网友们对快手app的一种昵称)不知不觉买了6条枕巾,3条裤子,一箱带鱼,她说她只是看了一眼根本没有买,套路太深了。”
另一网友也表示,“我妈曾经误点买了条鳄鱼,后来客服打电话来问要不要杀好才知道这回事,吓得赶紧退货。”
免密支付,即“无需密码确认支付”,是大陆部分支付平台或应用为提升支付便捷性推出的功能,用户开通后,单笔交易金额在一定限额内可直接扣款。
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24年第一季度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免密支付、自动扣款已成为诱导消费的主要元凶。一些网络保险销售广告以低价或免费为诱饵,诱导消费者购买或体验后连续自动扣款;还有的短视频平台推送离奇浮夸的“微短剧”,以极低价格诱导观众观看并默认开通免密支付,自动播放下一集并按集扣费。
官媒新华社报导,截至2024年5月末,在网络投诉平台“黑猫投诉”的累积案例中,有近5万条投诉中包含搜索词“免密支付”,涉及众多网络平台和应用。大量投诉反映,用户在不知情或未经同意的情况下被“私自”开通免密支付,也有用户在不知情时被免密扣款、盗刷。
责任编辑:高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