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风情】钢铁与荣耀

【半日闲】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二)武器馆

文|文月

人气 4

来到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这个展厅,映入眼帘的真可谓“寒光照铁衣”,展厅中部放置的欧洲铁骑仿佛真的浩浩荡荡远征而来,站在展品前仿佛能听到行军中甲胄铿锵、战马嘶鸣、利刃出鞘、长枪击盾⋯⋯

上次我们看过了神秘而璀璨的埃及文明,在丹铎神庙前感受了尼罗河畔的流水与飞沙。今天我们来到一楼大厅的另一侧,感受金戈铁马的骑士魅力。武器与盔甲展厅汇集了欧洲、中东、亚洲等不同文明的冷兵器精华。才见欧洲贵族的红宝石短剑,又见日本幕府将军甲、清代八旗甲⋯⋯展览不仅展示了这些用于争战之物的霸气与锋芒,也传递了古典工艺之庄严、华美。

欧洲铁骑与骑士精神

来到这个展厅,映入眼帘的真可谓“寒光照铁衣”,展厅中部放置的欧洲铁骑仿佛真的浩浩荡荡远征而来。细密的锁子甲在防御的同时提供灵活性,全副武装的面罩自留了眼前的一道细缝,骑士身下的战马也是被金属甲片保护,站在展品前仿佛能听到行军中甲胄铿锵、战马嘶鸣、利刃出鞘、长枪击盾⋯⋯

大都会博物馆内的各类盔甲。(Shutterstock)

不同于远观的肃穆冷峻,走近却发现铠甲上满是细密的雕花与纹章。这些工艺纹样并不仅是美观性的装饰,而是代表着家族、荣耀与信仰。可能这放在当代人的价值观中会有些令人费解,战场是拼杀的地方,装饰些花里胡哨的东西有什么用呢?这些繁复的装饰其实是对传统骑士精神的一种折射,中世纪欧洲骑士大多为基督教的信徒,强调勇气、忠诚、荣誉、保护弱者等品质。决斗是一种点到为止的较量,而非一定致人于死地的你死我活。

这有些像中国古时儒家讲“刑不上大夫”,是说对待受过教育的士族阶层,可以通过其教育中塑造的羞耻心约束其行为,而不非得武力威慑。因此精美的花纹同样是骑士阶层对自身高尚品格的展示,待人以礼,通过文明的行为规范塑造和谐的社会秩序。这种理想主义情怀是不是似曾相识,在纽约地铁篇我们也曾提到过,西方传统文化中是十分注重道德对于社会的促进作用的。这不禁让人思考,究竟是古人太过天真,还是今人忘记了本性的纯良。

蒙古盔甲。(文月/大纪元)

遥相呼应的亚洲武学

穿过欧洲骑士的展区是来自古代亚洲的兵戎艺术。日本的武士刀、清代的金龙纹铠甲、蒙古镶金铜面甲⋯⋯相比欧洲的重甲,亚洲的器物更显敏捷、优雅。

日本武士刀常成对展出,长刀用于向外对敌,短刀用于防守或应急。武士精神强调忠诚、克己与荣誉,当名节受辱时,武士会选择使用短刀自尽以彰显护卫荣誉的决心。这不禁让我想起《三国演义》中关羽最后的那句“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身虽死,名可垂于竹帛也,又何惧哉!”“忠”、“义”的文化概念正是在这些波澜壮阔的历史中得以呈现。

日本武士刀。(文月/大纪元)

为什么古人会将那摸不着、看不到的名节看的如此之重呢?我想是因为在传统价值观下,人生一世不过是整个漫长生命旅程的一个阶段,死亡并不可怕,背弃自己的信仰才是更为痛苦的。“生”之所以可贵,是因为可以践行“道义”,若背信弃义,君子死而不惧。

清代盔甲。(文月/大纪元)

当然这是武学中对于传统的价值观的理解,不同领域也有不同的道义与责任。大都会中还有很多东方文明的影子,在接下来的文章中让我走进亚洲馆,回溯千年前的艺术。◇

责任编辑:甄真

相关新闻
【半日闲】千年一秀叹华夏
【半日闲】赞春记 ——中央公园踏青
【半日闲】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一)埃及馆
【半日闲】人在“画”中游——新泽西雕塑公园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