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25年04月12日讯】(大纪元记者钟元台湾报导)台湾极地超马运动员陈彦博再度突破极限,成功挑战617公里的“6633北极圈不休息长征赛”,并创下举办赛事至今,首位亚洲选手成功完赛的壮举。他9日举办返国记者会,分享这次比赛的赛事纪绿短片影像与心路历程。
在这场极端环境下进行的极地超级马拉松比赛中,陈彦博在平均零下30度,历经7天23小时19分钟,除了成功征服617公里北极圈赛道,在所有参赛者中获得第二名的佳绩之外,并创下赛事举办18年至今,首位亚洲选手成功完赛纪录。

陈彦博在比赛期间,不仅要克服北极严酷的低温、强风与极端地形,还需长时间保持专注,一天仅有睡1-3小时。尽管身心俱疲,许多选手因为失温开始不断弃赛时,他依然凭借惊人的意志力坚持到底,顺利完赛。
环境恶劣,曾有弃赛的念头
赛道环境极为恶劣,夜晚体感温度一度降至零下42度,加上强风与暴风雪,让挑战更加艰钜,陈彦博回忆说:“这次比赛的赛道环境比过往更加严峻,其实从第一天开始我就很恐惧,因为从小镇移动到北极圈起跑点,在短短12小时,从零下-9度,到突然要适应零下30度的环境,真的非常痛苦。”
陈彦博说,他是唯一一位亚洲选手,也是最怕冷的,看他们有时只穿2件衣服,他却要穿到3-4件才感觉暖,台湾没有这样的环境能够训练,所以仅能一边比赛,一边调整,一边适应,不管是在心理上或是身体上。记得大约第四天夜晚,要继续最远单站120km的距离,当他穿越冰河时,所有装备都结冰,气温冻到他不停发抖,仅停下来3分钟补充食物,体温马上就下降,手指脚趾也冻到刺痛。
“我开始恐惧着跑起来让自己提高体温,花了1小时才让手脚指回暖,脚步完全不敢停下来,我真的感到害怕。因为温度极低,鞋底结冻变成没有缓震效果,每一步踩着水泡及腰痛到每3km就要停下来休息,咬着牙继续前进,看到许多选手因为失温或疲劳造成精神混乱一个个退赛,我其实也甚至一度曾有放弃念头,从身体上来说我没事,但有一瞬间从精神上来说我感觉崩溃极限了……”

陈彦博说,他在半夜对着自己吼叫咒骂宣泄后,过了一段时间,他冷静下来,尝试再继续一步,又一步,“我花了那么多时间准备,以及可观的费用,问自己是不是可以再坚持一下,再努力看看”,要做的事情很简单,就是在往前走一步,他不想就此放弃,同时,也很高兴自己在最痛苦时,撑了下来,他知道在最艰难的时刻找到动力的想法至关重要。”
在出发前,陈彦博便已针对极地环境进行严格训练。他提前抵达当地适应寒冷气候,并学习如何搭建雪地避难所、生火、处理低温下的生存问题。他表示:“这次的准备过程比以往更加缜密,因为617公里的长征,对体能、装备和策略要求更高,我希望能用最好的状态去迎接挑战。”
每天消耗9,000卡路里,终点瘦了8公斤
由于比赛条件极为艰苦,气温持续在-30°C左右徘徊,选手稍有不注意就有被冻伤的危险,拖着25公斤的装备,食物与水分有限,到终点时陈彦博瘦了8公斤。他说,“在这种极寒条件下,一切都很困难。他要做好食物、水、睡眠、生存、寒冷、衣服、衣服装备湿度的管理。”

陈彦博表示,随着公里数累积越来越远,天数越来越多,卡洛里不断燃烧,只能够过行动粮来进食,巧克力、坚果、牛肉干、还有一些软糖,只是为了混合搭配,但吃进去的,绝对往往来不及补充消耗的,因为极度疲劳与睡眠不足,有时会吃不下。但他意识到在极端条件下,休息、恢复和进食有多重要,管理健康是一件极为重要的关键。
“后面几天我越来越冷,不管想尽各种办法都无法提高体温,才知道肌肉与脂肪都被耗掉了,瘦了8公斤,免疫力也下降。”陈彦博说。
回台举办第12年公益讲座,备战下半年欧洲赛事
陈彦博表示,他一路走来受到许多人的支持与鼓励,这次挑战完成后,更加坚定未来持续挑战极限的决心:“台湾是一个海岛国家,我们对于冒险的领域,不管在观念、技术、文化,都有很多要学习与探索的地方,也相信不受环境的限制,我们也能办到。”

“从2008年挑战至今,感受到成绩依然能够不断突破,经验也越来越丰富,我将朝向更远距离、更极端的挑战赛事迈进,这需要更多的准备与知识,冒险的意义,它让我们远离日常生活的舒适,进入未知的环境,在困难的时刻,坚强的心智和坚韧的心态,能够将最大的挑战转化为成长的机会,并让我们带回在生活中。”他说。
陈彦博说,回台湾稍作休息后,他除了将会恢复训练之外,并举办第12年的runfordream全台校园公益讲座,目前已经分享了312所学校,影响许多青年学子,希望能将这份冒险逐梦精神传递给更多人,而下半年他预定9月将会前往参加欧洲250分站赛事。随着返国记者会圆满落幕,现场来了许多贵宾、粉丝、以及赞助商的支持,鼓励更多人勇敢追梦,超越自己的不可能。
责任编辑:叶紫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