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压抑到觉醒:一个家庭走向光明的心路历程

作者:张智
我愿意走在这条光明之路上,无论未来多么艰难,也不再退缩。(王嘉益/大纪元)
【字号】    
   标签: tags: , ,

我的家庭曾在中国大陆经受过太多苦难。从制度性的迫害,到思想上的压抑,我们几乎是在沉默中承受一切。然而多年后,当我们站在异国他乡的自由空气中,回首这段路,我才深深体会到,是法轮大法,让我们一家人穿越了苦难,重获希望。

我的妻子是一位多年来坚持修炼法轮大法的修炼者。她从年轻时便开始学法、炼功,即使在大陆环境日益严酷的时期,她也从未动摇。那个年代,修炼法轮功要冒着失去工作、被监控甚至被拘押的风险。妻子身边的许多同修被抓捕、被施压,但她依然选择坚守。那种平和坚定的力量,我至今难忘。

而我,当时只是旁观者。在体制内单位工作多年,我受过中共意识形态的深度影响,对“修炼”、“信仰”曾有过偏见和误解。尽管我早年也读过《转法轮》,听过大法音乐,隐约感受到它不同寻常的内涵,但现实的恐惧让我退缩了。我选择了“明哲保身”,对妻子的修炼既不反对,也不真正支持。我的想法是:“别太认真,别惹麻烦。”但现在回头看,我明白,那是一种在极权面前的懦弱。

2015年,我的母亲因为讲述大法真相被非法拘留,这件事彻底撼动了我内心的某处。我开始正视这个信仰,也开始反思这个社会。为什么一个告诉人做好人、提升道德的功法,会被打压成“邪教”?为什么说真话的人要付出自由和安全的代价?我虽然嘴上不说,但心中已经动摇。

五年前我们一家曾来美国旅游过。之后,随着局势变化,我们终于下定决心彻底离开那个令人窒息的环境。从头开始生活并不容易,尤其是我放弃了国内体制内的稳定工作,来到美国后因为身份、语言和现实条件的限制,至今仍没有找到工作,也没有收入来源。我们一家四口住在洛杉矶简朴的出租屋中,靠积蓄维持生活,内心焦虑与压力难以言表。

但就是在这种人生低谷中,我渐渐体会到了大法的伟大和可贵。我们家中常年播放着大法音乐,《普度》、《济世》等天音在我烦躁时像一股清泉,洗涤着内心的沉重。
有一次,我一个人坐在沙发上,望着窗外发愣,耳边响起那首《天梯》,那熟悉的旋律让我心头一酸,眼泪悄然滑落。我忽然意识到,这么多年来,是我妻子一直默默坚持信仰、守护家庭,而我却在逃避真相。我不是没有听见大法的召唤,只是以前没有真正面对自己的心。

我开始重新拿起《转法轮》,不像过去那样只是好奇地翻几页,而是想真正去理解书中说的是什么。我被书中的话深深震撼:“修炼人要向内找。”这几个字对我来说,是完全颠覆的思维方式。过去我习惯在遇事时抱怨别人、指责环境,而现在,我开始学着往自己心里找原因。这种转变虽然不易,但让我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和坦然。

我的两个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大儿子在美国读高中,小儿子才两岁,却每天都跟着妈妈合十、听天音。他虽年幼,性格却出奇地温和安静。有一次我因情绪不好不小心摔了东西,小儿子跑过来说:“爸爸别生气。”那一刻,我愣住了,也惭愧极了。孩子的善良让我看到大法在家庭中潜移默化的影响。

虽然我现在仍未正式走入修炼,但我知道,大法已经深深地种在我心中。它让我在困顿中看到希望,在沉重中感受到清明,在混乱的世界中找到方向。

感谢大法,感谢我那坚定修炼的妻子,是她让我看清了谎言,是她守住了这个家庭的善根。我愿意走在这条光明之路上,无论未来多么艰难,也不再退缩。@

责任编辑:方远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王大方认为,当一个人找到生命的意义与信仰的时候,这种力量是用强权、暴力无法改变的。
  • “相信李大师的话,点醒了很多人。”台商廖金漳对《大纪元时报》说,“李大师的文章,帮很多人解惑,我觉得很好。”
  • 郭松是一名三十多年教龄的小学老师。今年5月她来到新西兰,并参加反酷刑集会游行,揭露中共对其弟弟的酷刑及冤狱迫害。近日,郭松向记者讲述了她逃离中国的经历。
  • 继《再次成为神》之后,加拿大新唐人电视台将推出一部全新的英文长片——《你在哪里》(Where Are You)。该片由导演严真和其创作团队倾力打造,已于7月下旬完成拍摄,目前进入后期制作的最后阶段,计划在11月中旬上映。
  • “在怀孕的时候,我们就知道女儿的心脏有问题。”杨凯特回忆起九年前的那段日子,脸上带着淡淡的笑容,却隐藏不住当时的艰难决策。医生在羊膜穿刺检查中发现女儿心脏异常,经过多次基因检测确认,她罹患的是罕见的先天复杂性心脏病——左心房、左心室发育不全。然而,杨凯特与丈夫选择了相信台大的医疗团队,也选择了迎接这个小生命。
  • 13岁辍学务农,16岁闯荡人生……打工攒下积蓄创业,疫情封控赔光老本,陷入绝境。反思灾难,克服恐惧,如今身在美国的王明义更加关注中国社会的未来走向。
  • “当人类走到一个极限时一定会跳反,包括中国大陆老百姓,他们已经压抑很久的怒火,我就是先开这第一枪,推倒共产党是我未来的志业与使命。”曾是中共统战样板的台湾饶舌歌手陈柏源呼吁不管是蓝营、绿营还是白营要赶紧清醒,现在不是讨论要亲共还是反共,而是如何一起反共,没有了共产党,台湾才会真正安全,两岸才有真和平,世界和平才有希望,中华民族才会真正复兴。
  • 一个自认怕死的知识分子,在中国大陆经历过什么?他为何在《北京之春》等刊物写起了反共文章?又是怎样从泰国逃到加拿大申请政治庇护的?他对加拿大被渗透的忧虑,和对中国未来的展望如何?让我们一同倾听新闻人物陈叔涵的故事。
  • 三月的台湾,春风轻拂,万物苏醒。摄影家廖翠环踏上旅程,分别在台南安平港口与高雄桥头糖厂,捕捉到了春天最美的颜色——苦楝的淡紫轻盈,与九重葛的艳红热情。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花,却在春天交织出一首色彩斑斓的交响曲。
  • 疫情封城期间,墨尔本少女雅斯基(Katya Jaski)决心变得更健康。然而,三个月内,她的健康计划演变成致命的厌食症(Anorexia Nervosa),当时她仅13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