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25年04月11日讯】(大纪元专题部记者李新宇新闻分析)美国总统川普对所有国家实施10%基准关税以及对部分国家实施更高对等关税的政策全面生效。面对华尔街对经济衰退概率的调升,川普政府毫不动摇,坚定推进其全球关税战略。国际聚焦的川普关税政策,不仅是他的谈判杠杆,更是他追求的政策目标本身。
定义关税 川普团队的分歧
在川普团队内部,关于关税究竟是谈判工具还是长期目标,一直存在分歧。
彼得‧纳瓦罗(Peter Navarro)是“关税即目标”立场的代表人物。他主张长期关税政策,意图通过关税修复支离破碎的国际贸易秩序。在4月7日发表于《金融时报》的专栏文章中,纳瓦罗强调,美国将对等回应他国的高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这不是谈判筹码,而是对贸易逆差所引发的“国家紧急状态”的必要回应。
纳瓦罗指出,由世贸组织(WTO)主导的贸易规则已经崩坏,美国正面临经济衰退与国家安全的双重威胁,而川普的关税政策将通过恢复公平贸易,为美国及全球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埃隆‧马斯克(Elon Musk)主张通过谈判与欧洲达成零关税协议,显示出他更倾向于将关税视为临时性的谈判杠杆。对马斯克而言,关税的终极目的是促成“自由贸易,而不是成为长期制度”。
川普的亿万富翁支持者们对此问题也分为两派。对冲基金经理比尔‧阿克曼(Bill Ackman)4月6日呼吁,应暂缓关税90天,让市场适应,并为谈判创造机会,以避免陷入“经济核冬天”。他担心激进关税会压垮企业信心,引发市场崩溃。但另一位重量级支持者、美国最富有的银行家安迪‧比尔(Andy Beal)则主张现在就是行动的最佳时机。
4月7日,比尔在接受MarketWatch专访时明确指出,阿克曼错了,我们不需要再来一次90天的暂停,不应再拖延,否则将错失改革良机。
比尔承认,关税会冲击市场,但他认为这是唯一的出路,因为美国国会的程序太慢,而川普只有两年时间来推动改革,所以必须通过关税立即启动结构性改革。
比尔表示,美国实体经济已在萎缩,虚浮的增长依赖政府赤字支出,联邦政府每年举债约2万亿美元,美国无法长期承受庞大贸易与财政赤字,这些问题越早处理,痛苦越少。
四类关税逻辑:目标与杠杆并用
目前,川普的关税政策可分为四类,不同类型在目标性与杠杆性上有所区别:
1. 战略目标型关税:让制造业回流
川普实施大规模关税的一个核心目标是要促使制造业回流美国,如果说“关税即目标”,则这个目标的指向就是让制造业回流。凡是涉及让制造业回流这个长期战略而施加的关税就不是谈判杠杆,而是国家的根本战略取向。
目前,在3月12日生效的25%钢铝关税,取消了对所有国家的豁免,包括加拿大、墨西哥、欧盟国家、日本、韩国等此前享有豁免或配额待遇的国家,全部被纳入25%的关税范围。这项钢铝关税以恢复美国国内钢铝制造业的重新繁荣、巩固美国的国防安全为长远目标,所以它不是谈判杠杆。
还有针对汽车和汽车零部件加征的25%关税(分别于4月3日和5月3日生效,但是符合《美墨加贸易协议》的车辆可以豁免这项关税),是为了让汽车制造业回流美国,与美国国防安全密切相关,这项关税也不是谈判杠杆。
2. 安全领域杠杆型关税:压制非法输美商品
与安全相关但是不涉及制造业回流的领域,关税是杠杆而非目标本身。例如对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国征收的芬太尼关税,主要是为了迫使这些国家加强对非法药品出口的管控,属于可因配合度而取消的政策杠杆。
3. 一般贸易谈判型关税:10%基准税率及部分对等关税
在非国防安全和不涉及让关键制造业回流美国的一般贸易领域,川普的关税更多地表现为谈判杠杆,是为了与美国贸易伙伴达成一个有利于公平贸易(消除壁垒、让贸易收支平衡)的双边关税协议。
目前,在对所有国家征收的10%基准关税以及部分税率不太高的对等关税,属于促成双边公平贸易协议的典型谈判工具,视谈判进展可随时调整。
4. 对等惩罚型关税:目标与杠杆兼备
于4月9日开始生效的针对不同国家不同高税率的对等关税,例如对中国商品征收104%对等关税,对欧盟20%,对日本24%等。
这部分关税涉及的贸易关系非常复杂,但是可以通过谈判逐步降低税率,是川普实现战略目标与使用杠杆并行的策略体现。如川普4月7日所言:“美国的关税可以是永久性的,也可以同时进行谈判,因为美国也需要各国开放市场。”
川普关税核心瞄准中共及其全球产业链
从政策重心看,川普全球关税的实施对象可以分为三类国家:核心目标国、重要关联国、外围国家。
1. 核心目标国:中共国
4月10日白宫官员向英文大纪元记者确认,对中国加征的总关税已达145%(包括川普9日宣布的对华加征的125%“对等”关税,以及此前已实施的20%芬太尼关税),这是川普战略的核心。中共长期通过非关税壁垒与补贴政策破坏全球市场秩序,同时是美国最大贸易逆差来源国。更重要的是,中共从来没有认真考虑和美国建立公平合理的平衡贸易体系,反而一直试图通过干涉美国选举以及干预美国政策来维持这种不公平贸易。
川普关税的本质,是要在全球范围内减少商品供应链中的“含中量”,即含有中共参与的成分。这既需要针对中共施以高额关税,同时也需要其它国家的配合,而对重要关联国征收对等关税,就是以关税为杠杆让这些国家配合川普的这种全球战略。
2. 重要关联国:中转与配合者
重要关联国包括欧盟(对等关税是20%)、日本(24%)、韩国(26%)、越南(46%)、印度(27%)、泰国(37%)、柬埔寨(49%)、缅甸(44%)、斯里兰卡(44%)、老挝(48%)、孟加拉国(37%)、印度尼西亚(32%)、巴基斯坦(30%)、马来西亚(24%)……这些国家的主要特征是与中共的经济高度绑定,要么是与中共存在贸易逆差、同时与美国存在贸易顺差,要么就是充当中国产品输出美国的中转站,要么就是帮助中共规避美国的科技制裁(如帮助中共获得高端芯片)。
事实上,2024年,越南对美国的贸易顺差约1235亿美元,而对中共的逆差约828亿美元。中国产品通过越南“洗产地”流入美国,这使越南成为川普对等关税战略打击的重点之一。
现在,越南要降低或者取消46%的对等关税,就需要采取措施,降低对中共的贸易逆差,同时平衡对美国的贸易顺差,还需要答应美国封堵中共的其它条件。这相当于让越南在美国和中共之间必须做出不二选择。
事实上,在川普重塑全球贸易体系的过程中,所有国家都需要在美国和中共之间做出选择。
3. 外围国家:补全体系漏洞
外围国家是那些与中共经济和政治联系不太强的国家,但这些国家因可能成为中共规避技术与贸易管制的通道,对这些国家征收关税是为封堵漏洞,确保体系完整。
关税重塑世界秩序的双重路径
川普的关税战略清晰地展现出其“双重属性”——既是谈判杠杆,又是战略目标。关税并非短期威吓工具,而是川普用以重构全球经济秩序的长期手段。尤其是在“制造业回流”、“贸易平衡”和“去中共化”的三重目标下,关税已成为川普政府的国家安全与经济独立的核心支柱。
4月10日,中共宣布对美国加征84%的报复关税,而美国对中国商品的关税此前也已经加征到145%,美中贸易对抗正急速走向深层脱钩,全球经济板块的剧烈震动不可避免。在重塑全球经济体系上,川普的关税指明了目标——制造业回流美国、实现美国在全球贸易中的平衡,和去中共化。
面对这一历史性转折,世界各国正在面对必须在“川普式贸易体系”与“中共秩序”之间作出抉择的考验。
责任编辑: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