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25年04月10日讯】(大纪元记者方晓、熊斌采访报导)在当前中国经济衰退的大环境下,普通民众的生活压力日益加剧。信用卡被冻结、失业、降薪,从云南退休老人到各地工薪阶层无一幸免。接受大纪元采访的民众反映,贷款断供、工资缩水、靠打零工度日、失业啃老族激增等现象普遍存在,人们对未来一片茫然。
信用卡被冻结与催债困境
云南玉溪市民冯岚(化名)受访时说,现在整个经济不好,特别是云南少数民族边疆地区更差。她向记者讲述了她身边的朋友因信用卡逾期而陷入困境的经历。
她的一个退休的朋友最近陷入了麻烦——信用卡被冻结。原因在于平安银行下调信用卡额度,多家银行随后跟进,导致其欠款激增,最终未能及时偿还,账户遭到冻结。冯岚说,“压力大嘛,大约三个星期之前,她的信用卡、微信支付等全部被冻结了,现在她求告无门。”
冯岚还提到,这样的情况在当地很常见,许多信用卡逾期案例被打包交给催债公司,这些公司无情地催促债务人还款。
她表示,即便她的朋友有子女在上大学,也无人愿意协商解决方案,账户被冻结后,现金一度成为他们唯一的应急方式。然而,法院和律师事务所互相推诿,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她们很闹心。“我这段时间就是跑来跑去的,帮助她在咨询这些事情。”
“还不起贷款索性不还了”
湖南长沙居民王峰(化名)表示,经济情况很糟糕,现在有好多有贷款的人还不起贷款就不还了,“失信就失信,反正也没工作了。失信总比饿死强,赚不到钱。”
王峰说,失业率确实很高,大把的人找不到工作,有的人就打零工,做两天就走了。他说,从他掌握的信息渠道了解到,当地公务员、国企央企员工降薪严重,企业裁员、降薪很普遍,工资压得很低,“你干就拿那么点工资,不干就生活不下去。”
他观察到一个现象:以前在江边钓鱼时,周一到周五江边没什么人,而现在周一到周五如果天气好点,人都坐满了,因为人们都没事做。
根据公开报导和研究,中国的失业率和经济压力已对许多个人和家庭产生了深远影响。许多企业面临经营困难,导致员工降薪、裁员等现象频繁发生。这些经济压力使得一些人无法按时偿还贷款,进而成为失信被执行人。根据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的数据,失信被执行人的数量在近年来持续增加,反映出经济下行对个人信用的影响。
此外,零工经济的兴起也反映了人们在正式就业机会减少的情况下寻求灵活就业的趋势。然而,这些零工通常缺乏稳定性和保障,无法提供长期的经济安全感。
河南周口居民李先生对大纪元记者说,他在外地找不到工作,只能回老家了。而老家的土地全被收走了,他只能打零工。打一天工如果挣了一百块钱,回来就买点米吃;如果挣不到,就只能喝西北风了。“我现在菜都吃不起,只能吃米饭、白米粥。”
山西煤炭行业“凉凉” 鼓励离职
作为中国最大的产煤省份之一,山西长期依赖煤炭工业支撑地方经济,尤其是在临汾等地,煤炭国企曾是当地就业和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然而,近年来随着中共官方推动“去产能”政策,加上“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逐步落实,煤炭行业面临结构性收缩。受影响的不仅是中小企业,部分国有企业亦出现无预警降薪、裁员等情况,这类政策对年龄较大、无法转岗的员工造成了直接冲击。
山西临汾居民刘燕(化名)表示,整个行业都很不景气。她在一家煤炭行业国企工作,自今年2月起工资大幅下降,年龄较大的员工每月工资减少两三千元。单位有个提议:员工可自愿申请离职,离职后暂时每个月给发几千块钱,说是保留工龄。她说,一旦离职,岗位将彻底被撤销了,将来就回不来了。
吉林通化店铺大面积关门
吉林通化潭女士表示,当前经济太萧条了,饭店都没有人去吃饭。大街上的门店大面积关门,“只要去市里转一圈就会发现,店铺都是关门的,都黄了。这两三年来都是这种情况。”
她说,现在钱不好挣,很多工厂不再按月发工资,改为按件计酬,还经常让员工放假。很多年轻人已经离开当地,不少年轻人成了啃老族,“我看只有送外卖的人多。”
责任编辑:李仁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