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战加剧出口难度 中国通缩压力持续

人气 725

【大纪元2025年04月10日讯】(大纪元记者夏雨综合报导)中国3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连续第二个月下降,而工厂出厂价格通缩加剧,原因是中共和美国硬打贸易战,加剧人们对中国大量未售出口商品积压,或导致国内价格进一步下跌的担忧。

中共国家统计局周四(4月10日)公布数据显示,上个月中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下降0.1%。虽然降幅低于2月份的0.7%,但路透社民意调查结果预测价格持平。

路透社报导,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中国经济主管朱利安‧埃文斯-普里查德(Julian Evans-Pritchard)表示:“通缩压力上个月持续存在,而且几乎肯定会在未来几个季度加剧,因为中国企业将过剩产能出口的难度加大。”

3月中国消费者物价指数环比下降0.4%,高于预期的0.3%。2月份为下降0.2%。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2.5%,为四个月以来最低水平,降幅快于2月份的2.2%和预期的2.3%。

凯投宏观的埃文斯-普里查德表示,鉴于近期大宗商品价格下跌以及(川普关税)即将对出口造成冲击,PPI料将进一步下降,这将促使一些制造商降价。

3月份,扣除波动较大的食品和燃料价格的核心通胀率同比小幅上涨0.5%,扭转了6月份0.1%的降幅。

不断加剧的通货紧缩,正在加剧北京长期以来的经济困境。因国内需求低迷和工业产能过剩,导致企业为争取订单而展开激烈的价格战。

中共发布疲软数据也正值全球经济动荡。周三,美国总统川普(特朗普)暂停其它国家对等关税的实施,但加码对华关税到125%,进一步冲击中国出口。周二,川普政府还取消了对低于800美元小额包裹的最低关税额度豁免,并将此前宣布的对中国小额包裹的关税提高了两倍,达到90%。

经济学人智库高级中国经济学家许天辰对《南华早报》表示,美国对中国关税如此之高,“实际上相当于对中国的贸易禁运,中国出口商将不得不在一个更小的市场上竞争”。

他认为,中国工业领域将感受到最明显的价格下行压力,如果再加上全球需求疲软导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跌,两者会进一步加剧中国商品的价格下行压力。

伴随着美国市场的需求下降,中国生产商将面临大量未售出库存。因为他们只能尝试把外贸货倾销到别的国家,而其它国家没有美国这样庞大的市场购买力,同样也会给中国加重税以及认定为反倾销来保护本国的产业。从而,中国国内竞争会进一步加剧,并迫使企业降低价格。

法国外贸银行高级经济学家吴卓殷(Gary Ng)告诉《南华早报》说,“失去海外市场会给中国企业的利润率带来压力,并加剧国内竞争。”

由于北京对美国关税采取反制措施,预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转为负值,冲击中国GDP增长。

花旗将2025年中国GDP增长预测4.7%下调至4.2%,原因是外部风险上升,且在近期贸易紧张局势升级后,花旗认为美中达成协议可能性不大。

高盛周二发布报告说,由于中美关税战持续升级,对中国今年GDP增长4.5%的预测面临下行风险。

凯投宏观的埃文斯-普里查德表示:“尽管政策制定者已表示愿意采取更多措施来支持国内需求,但大量财政支出仍用于扩大经济的供给侧,消费支持似乎不足以完全抵消出口疲软影响。”

吴卓殷对《南早》表示,通货紧缩风险可能仍会持续一到两年。

责任编辑:叶紫微#

相关新闻
被中共拘留两年 美思明智五名中国员工获释
现“极限低消费” 中国为何难以摆脱通缩
分析:川普全球关税是对中共“全面封锁”
上市以来最差 绝味食品扣非净利润下滑49%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