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25年04月10日讯】(大纪元记者杨旭综合报导)由于净息差收窄,经营压力加大,近期中国各地的中小银行纷纷下调存款利率,最大降幅40个基点。但中国的居民存款定期化趋势仍在加剧,2024年中国居民定期存款占存款余额比例创下新高。
净息差=(银行全部利息收入-银行全部利息支出)/全部生息资产。
净息差收窄 多家中小银行下调存款利率
综合北京商报、证券时报等多家媒体的报导,进入4月以来,中国各地的平安银行、辽沈银行、众邦银行、新安银行等中小银行,密集启动了存款及大额存单利率下调的举措。
平安银行宣布,从4月8日起,该行某存款产品3年期存款利率,将从2.05%降至1.65%,下调了40个基点。
辽沈银行则是从4月7日起,1年期、2年期、3年期、5年期定期存款挂牌利率,分别下调5个基点、15个基点、15个基点、10个基点,降至1.95%、2%、2.05%及2.1%。
新安银行4月4日起,2年期和3年期储蓄存款产品利率分别由之前的2.8%下调至2.65%、2.6%,这是该行年内第三次下调存款利率。
众邦银行从4月1日起,3年期、5年期大额存单利率分别下调20个基点和40个基点,降至2.4%和2.5%。
此外,利率调整后,广东普宁汇成村镇银行2年期、3年期、5年期定存利率分别为2.0%、2.3%、2.35%。广西西林农商行2年期、3年期、5年期定存利率分别为1.60%、1.90%、1.95%。
据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公布的数据,民营银行2024年四个季度的净息差分别为4.32%、4.21%、4.13%、4.11%。随着净息差持续收窄,民营银行的整体利润也呈下降趋势。2024年,19家民营银行的利润总额为188亿元,平均每家银行利润不足10亿元。
至于存款利率下调的原因,产业经济资深研究人士王剑辉指出,一方面是因为“开门红”(开年促销活动)收官,下调利率是银行主动调整负债成本的一种策略;另一方面,中小银行高成本存款占比多,为缓解净息差压力,通过下调存款利率来减少负债端成本,稳定利润。
居民定期存款占比创新高 银行负债管理面临挑战
虽然近几个月中国各地银行的存款利率一直保持着下行态势,但是A股上市银行已发布的财报数据却显示,中国居民存款定期化的趋势并未扭转。
北京商报认为,近年来,受居民风险偏好下降,更倾向于保本保息的产品,理财、基金等投资渠道收益不佳,导致资金回流多因素影响,存款定期化现象依然显着。
截至2024年末,交通银行活期存款占比33.08%,同比下降1.25%;定期存款占比则高达64.98%,同比上升1.08%。
工商银行定期存款增加11018.11亿元,同比增长5.7%,活期存款虽增加了1716.08亿元,但同比增长1.3%,不及定期存款增速。
建设银行也存在同样的情况,该行定期存款15.50万亿元,同比增加5.44%;活期存款12.18万亿元,同比增加1.34%。
此外,招商银行零售客户活期存款日均余额占比为48.32%,同比下降8.42%;定期存款占比则由2023年的20.42%提升至22.57%。郑州银行的活期存款同比下降8.18%,定期存款则同比增长38.17%。
央行《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2024年二季度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61.5%,相比2019年末上升15.8个百分点。
界面新闻报导,长期以来中国居民定期存款余额占居民存款余额的比例稳定在60%左右,2019年后出现明显的上升。央行数据显示,2024年该比重为72.7%,创出历史新高。
居民存款“定活比”由之前的“六四开”转为目前的“七三开”。以前居民存100元,有40元是活期存款,而现在只有30元是活期存款。
《北京商报》4月7日报导指出,中国储户存储长期存款的意愿依旧强烈,存款定期化趋势依旧不减,令银行负债管理面临挑战。
责任编辑:孙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