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医谈养生】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文/邓正梁(济德中医诊所院长)

人气 5

【大纪元2025年04月01日讯】“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出自《黄帝内经》病机十九条,字面上的意思是,很多的风,都与肝有关系。

很多的风证出现“掉眩”的症状,这个掉眩,属于风证的病证,多和肝有联系。“掉”是指振摇、振掉、摇动、摇摆不定,风性动摇眩晕,自己感觉在动摇。“眩”是指眩晕、头晕目眩、眼前玄,就是眼前发黑、头发晕,谓之眩。

病人自我感觉在那里晕、运转不停。振摇晕眩很多是风引起的症状,因为“风气通于肝”,所以风的病证常常是和肝有联系的。换句话说,“掉眩”这类的病证,经常是与肝有联系的。

肝有三特点:

1.“肝开窍于目”,因为肝开窍在目,所以很多风引起的目眩、眼黑症状,跟肝有关。

2.“肝的经脉上巅顶”,肝火上到顶,就头晕。

3.“肝主筋”,抽搐、动摇这类疾病,是筋的功能失常了,我们常说“抽风了、抽搐了”,那就是肝不能养筋了。

因此肝方面疾病,就经常出现振摇、眩晕等症状,风气又通于肝,“肝应春,其气风”,因此说“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晕眩并非都肝病引起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但不是所有掉眩症状都来源于肝。举例来说,患者气虚也会头晕,气虚者从坐姿站起,头就晕,从躺着一坐起来,也会晕,所以并非仅肝病才头晕。

还有其他症状,如:脉象虚、舌质淡(也做气虚状),但此气虚并非肝气之虚,而是脾肺气虚。再例如,水饮病或痰饮病(指人体水液代谢阻滞),脾胃功能失常,也会引起头晕,中医理论“无痰不作眩”意指痰湿内盛引起的眩晕。

另,阳虚也会晕眩,出自《伤寒杂病论》里的“真武汤”其适应证也包括,脉沉、头眩、振振欲擗地等症状,脾肾阳虚水饮内停无法化水,造成眩晕。 又比如外感,经常伴随眩晕。“桑菊饮”疏风清热、宣肺止咳,菊花、桑叶入肝经,清肝热。

近代中医常用方剂“天麻钩藤饮”,组成有天麻、钩藤、牛膝、石决明、杜仲、黄芩、栀子、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茯神,专门用于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对于天旋地转、耳鸣,肝阳上亢头晕有很好疗效,常用于治疗梅尼尔氏症。◇

责任编辑:黄郁婷

相关新闻
眩晕症的中医治疗
神韵莅临台湾 粉丝热迎 33场演出将展开
观神韵 理事长感悟:有神的力量在帮助我们
逾6成青少年陷睡眠危机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