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蕾丝花边或回归大众生活

人气 2429

【大纪元2025年03月15日讯】(英文大纪元专栏作家Jeffrey A. Tucker撰文/信宇编译)许多时尚来了又去,去了又来。想一想毛茸茸的地毯、大喇叭牛仔裤、越来越短的裙子长度、越来越宽的领带、花哨的圆点、蓬松的袖子、多样的领子,如此等等。只要等待的时间足够长,钟摆就会从时髦摆到不时髦,再摆到时髦。室内设计、服装甚至流行音乐,莫不如此。

时髦浪潮来了又去,去了又来。

在有记载的历史中,有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异类,那就是蕾丝,它的历史弧线是人们所能想像的最长的,在社会上的兴起和繁荣持续了近半个世纪,然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几十年里出现了毁灭性的衰落。然而现在大家几乎看不到它了,在我看来,这是一个悲剧。

蕾丝的兴起正好与文艺复兴时期的繁荣相对应。制作蕾丝耗费时间,价格也反映了这一点。拥有它、佩戴它并将它摆放在家中,这是一种极致的炫耀,是一种特权、财富和家庭投资能力的展示,而这些东西的存在完全是为了美观,而非功能。

蕾丝花边成为一种高尚生活的象征,一种可以理所当然地享受所有基本供应品,包括食物、衣服和住所等,并且只是为了享受美丽而配置资源的生活。

到19世纪末,典型的欧洲、英国和美国普通家庭都摆满了蕾丝。(Erik Mclean/Unsplash.com)

就像所有这些东西一样,从室内管道到电力,再到手机,蕾丝的流行最初只是富裕阶层的专利。16世纪和17世纪,蕾丝开始流行起来,尤其是在皇室贵族。就像许多仍然存在的社会礼仪一样,包括餐桌礼仪和两性关系中的礼仪,它在法国太阳王(Sun King)路易十四(Louis XIV)统治时期和凡尔赛宫(Versailles)的经历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它为欧洲乃至全世界树立了标准。

蕾丝是凡尔赛宫所有时装的核心,为什么呢?正是因为这种华丽而耗费人力的织物除了能提升精神境界外,没有任何实用价值。这里始终存在着阶级因素。在历史上,它曾一度将富人与普通人区分开来。只有一小部分人才有可能拥有并维护它。

几个世纪以来,蕾丝一直是终极奢侈品。它成为了统治阶级的标志,甚至制定了法律来保护它只属于某些家庭和职业。美国殖民地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美国的新英格兰(New England)的许多所谓“服饰法”部分受到宗教的启发,但也受到维持等级控制的愿望的驱使。这些规则只允许市长和牧师等社区领袖佩戴蕾丝,而普通人则被禁止佩戴和展示蕾丝,以及鞋扣和其它阶级标志。

禁奢法(sumptuary laws)最终让位于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使得17和18世纪的各阶层都更加广泛地获得了财富。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蕾丝的制作成本大大降低,价格也随之降低。很快,每个人都能拥有蕾丝了,人们为此兴奋不已。

到19世纪末,典型的欧洲、英国和美国普通家庭都摆满了蕾丝。我们必须站在那个时代的角度,想像一下围绕蕾丝的风尚。蕾丝曾是国王和朝臣的专属品。自由和民主让这种极致之美走进千家万户。

当时的美国家庭装饰到处都有花边。桌子上有。每盏灯下都有。枕头上、床上、裙子上、衬衫上都有蕾丝。似乎整个世界都被蕾丝装饰着,这几乎是一种反对阶级社会秩序的宣言。我们陶醉于它,收集它,把它从父母手中接过来,然后再传给孩子,并把它作为财富和成就的象征在家族中不断扩大收藏。

许多中产阶级还保留着蕾丝,并把这当成传家宝,在一代又一代中保持生命力。(Volha Kudzina/Unsplash.com)

正如从音乐、时尚、礼仪到建筑等所有事物一样,所有这一切都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而改变了。就在几十年前,历史的轨迹似乎还是一条通往普遍和平与繁荣的不可改变的道路。新发明层出不穷,奴隶制一去不复返,教育几近普及,繁荣遍及地球的每一个角落。

似乎是凭空出现的,大国跌跌撞撞地闯入了杀戮战场,爆发了历史上第一次全面战争。这不仅仅是一场普通人可以忽视的士兵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通过定量配给、新闻检查、大规模宣传和征兵等手段,征召全民参战。战争结束时,没有人能确定战争真正取得了什么成果。

然而,精神面貌的变化是巨大的。我们第一次看到,旧世界的残酷、无谓的死亡和暴力不会永远成为过去。曾经是人类朋友的科技,以血腥的新杀戮形式,甚至包括新发明的飞行本身,转而与人类作对。

我们很难设身处地地理解那场战争对人类精神的影响。一切都不一样了。音乐变得愤怒,公共神学变得悲惨,建筑失去了它的崇高,美化世界的概念也受到质疑。这影响到了一切,包括家居装饰,开始追求新形式的简约、极简主义和功能至上等。

蕾丝就是其中之一。蕾丝并未完全从家庭中消失。许多中产阶级还保留着蕾丝,这可能要从当时的传家宝中才能得知。

几年前,我曾遇到一个因遗产纠纷而支离破碎的家庭。他们正在卸下几代人囤积的物品,这些物品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初。在五个大箱子里,是我见过的最大规模的蕾丝收藏:各种尺寸的桌布、餐巾、花边等等。管理遗产销售的人坦率地告诉这家人,他们几乎不得不把这些东西免费送人,因为没有人真正想要这些东西了。

大约在20世纪60年代,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把文化中残存的理想主义挤压殆尽之后,蕾丝的末日也随之到来。粗野主义(brutalism)成为常态。一切都逐渐剥离了本质。建筑变得可以被炸毁,音乐变得丑陋不堪,低俗乏味,服装基本上成为一次性用品。我们周围的一切都拥抱着粗俗、灰暗、短暂、无意义的文化。

对意义的追寻一无所获。这反映在一切事物中。

有些人希望保持这种状态。几天前,《纽约时报》刊登了一则庆祝新服装系列的报导,这些服装破旧不堪,灰头土脸,褪色严重,惨不忍睹。这应该是精英们对无家可归者的某种别致致敬。我对此并不买账,而且我严重怀疑它是否真的会流行起来。这种服装系列的想法本身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腐败印象——这与蕾丝花边是天平的另一端。

蕾丝的时尚是一条长长的弧线,从诞生到逐渐消亡跨越了四百多年。鉴于我们时代的动荡,有些人预测蕾丝会回归时髦。如果蕾丝真的回来了,那将是现代文化史上的一个奇迹。对此我举双手赞成。你现在就可以在“易贝”(eBay)购物网站上买到最不可思议的蕾丝,而且价格惊人,让我们可以像路易十四国王一样优雅生活,而花费却比本周在杂货店花的钱还要少。这太美了,太令人兴奋了。

也许我们可以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买些蕾丝花边。试一试,拥抱愿望,赞美它的美丽。想一想这种织物是如何向人类的可能性致敬的。从它所代表的人类生活的希望中得到启发。重拾文化,摒弃绝望,可以从装饰自己的家园开始。

作者简介:

杰弗里·塔克(Jeffrey A. Tucker)是总部位于德克萨斯州奥斯汀(Austin)的布朗斯通研究所(Brownstone Institute)的创始人兼总裁。他在学术界和大众媒体上发表了数千篇文章,并以五种语言出版了10本书,最新著作是《自由抑或封锁》(Liberty or Lockdown, 2020)。他也是《路德维希‧冯‧米塞斯文集》(The Best of Ludwig von Mises, 2019)一书的编辑。他还定期为《大纪元时报》撰写经济学专栏,就经济、技术、社会哲学和文化等主题广泛发声。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原文: The Case for Lace刊登于英文《大纪元时报》。

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一定反映《大纪元时报》立场。

责任编辑:高静#

相关新闻
欧式纸蕾丝刺绣  优雅细致的手艺
组图:17世纪贵妇的银线蕾丝裙保存完好
组图:推崇传统 新娘用15国蕾丝花边缝婚纱
蕾丝设计师运用500年前技术创作精美设计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