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25年03月07日讯】(大纪元记者钟元台湾报导)台湾智库6日在交通部集思国际会议中心举办“习近平极权主义模式与统治思维”研讨会,并规划了三场主题座谈,活动中邀请17名专家学者,与会专家指出中共面临社会不满的挑战,中共政权陷入互不信任的消耗战。
习时代极权主义模式 专家:中共面临社会不满与体制调适的挑战
台湾智库举办的第一场次座谈主题为“习近平时代的统治思维:内部极权控制”。国防安全研究院副研究员王占玺表示,习近平透过数位监控、思想控制与社会渗透,试图重建以党国为核心的社会控制系统。然而,经济停滞、社会自主性未完全消失,使控制效果受限。饭圈文化、白纸运动、经济维权等现象显示社会仍有反抗空间。未来,中共将面临社会不满与体制调适的挑战,国家与社会可能陷入互不信任的消耗战。
淡江大学外交系助理教授洪耀南说,习近平执政后,中共权力结构由“定于一尊”的高度集权,逐步转向“制度化竞合”。透过反腐运动与军改,习近平削弱传统派系,强化个人领导权威,但内部竞争仍在制度框架内运行。随着经济困境与国际竞争加剧,未来中共内部权力再平衡将面临挑战,特别是接班机制不明、军队人事变动频繁,可能影响政局稳定。台湾应关注此趋势,结合国际战略应对中共治理模式的变化。
政治大学国关中心副研究员曾伟峯说,二十大后习近平全面掌政,中共政治局会议关注区域经济整合,而集体学习则聚焦党建、文化、科技与民族议题,展现非经济领域的政策扩张。未来,中共可能在党内建设与社会治理上进一步推动新政策,值得持续关注。
台湾大学国发所助理教授林竣达提到,习近平时期中共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但扩散能力仍落后于日本、韩国与新加坡,他认为中共虽透过“新型举国体制”推动科技进步,但扩散赤字限制了其全球竞争力,影响其科技崛起的可持续性。疫情后创新增速趋缓,显示内部挑战仍存。
中央警察大学公共安全系教授董立文表示,习近平决策充满矛盾与不确定性,对中共治理与经济发展带来挑战。首先,政策频繁摇摆,缺乏稳定方向;对台策略一方面施加军事压力,一方面却推动经济融合,前后矛盾。其次,虽然习近平强调保护私营企业,却透过市场管控与政府干预削弱竞争环境。此种治理模式恐加剧中共内部经济困境,并影响中共政权稳定与中共的统治正当性,值得持续关注。
与谈人政治大学财政系教授黄智聪说,专家深入探讨中共在习近平领导下的社会控制体系与科技创新困境。研究指出,习近平强化社会控制以维护政权稳定,透过社会信用体系等手段加强监控。然而,专制体制限制思想自由,阻碍原始创新能力,导致科技发展多为二次创新,缺乏突破性成果。
第二场次座谈主题是“习近平时代的统治思维:对外威权扩张”。淡江大学战略所助理教授马准威表示,习近平透过修宪取消任期制、强化个人崇拜与反腐运动,将中共推向极权统治。数位威权主义崛起,AI监控、社会信用系统深化公民监控,并向国际输出监视技术。经济方面,“国进民退”强化党对市场掌控。此趋势显示中共治理模式回归毛泽东式统治,更标志着中共进入新的极权主义时代。

中华经济研究院第一研究所助研究员王国臣说,习近平推动对外经济扩张,透过投资与基础建设深化全球影响力,惟高额商业贷款加剧债务陷阱,部分国家相继退出“一带一路”。中共国企主导对外经贸,限制民营企业发展,并透过经济施压影响外交关系。然而,贸易失衡与市场扭曲导致各国反制,反倾销与投资审查案件暴增,削弱中共经济联盟。全球经济环境变数下,中共面临经贸扩张、汇率稳定与外交联盟的艰难抉择。
台北教育大学助理教授吴峻鋕提到,习近平以民族复兴为名,推动对外扩张与威权统治,试图重塑全球秩序并取代美国主导的国际体系。对台政策从“两岸一家亲”转向军事威吓与经济施压,透过统战渗透、法律战与资讯战削弱台湾主权。近期中共强化“一国两制台湾方案”,参考香港模式加强控制力。吴峻鋕警告,习政权将持续透过复合施压手段推动统一,台湾应提高警觉,联合国际社会因应中共挑战。
淡江大学战略所助理教授林颖佑认为,中共透过外交合作深化军事与经济联系,推动国际秩序重塑。此策略不仅强化与俄罗斯、朝鲜等国的安全合作,也对台湾构成间接威胁。中共藉由伙伴国联合声明压缩台湾国际空间,并利用军事合作牵制美日韩介入台海。专家警告,中共战略扩张可能加剧区域安全紧张,台湾应强化国际合作,确保外交与经贸自主权,以因应北京施压策略。
与谈人台北医学大学通识教育中心教授张国城提到,台湾在民主发展上表现突出,但部分民众有亲共看法,值得深入探讨。他强调,各个国家在与中共交往时,应重视自身主权和民族主义,以应对中共多样化的扩张手段。
与谈人中正大学政治系教授蔡荣祥表示,习近平执政下的民族主义策略,仅在官方允许范围内运作,民间自发的民族主义活动则受到严格控制。此外,他认为,习近平的“一带一路”倡议导致部分参与国家陷入债务陷阱的风险。
川普重返白宫 专家:他一直透过强势发话就已经改变国际结构
第三场次主题为“川普重返白宫后的印太战略及美中台关系形势”综合座谈。主持人台湾智库中国研究小组主任吴瑟致博士提出三个问题,呼吁大家关注:首先是川普2.0跟川普1.0的差异?再来是川普的印太战略跟拜登的印太战略有何不同?最后是美中台关系,聚焦讨论弃台论、疑美论、疑川论。

台湾智库咨询委员赖怡忠认为,“我们必须要先了解川普的决策风格。与第一任期相比,川普在第二任期中最明显的是展现出更强的自信,倾向依赖少数亲信决策,并更重视经济政策,可能削弱传统外交与国安部门的影响力。”
国策院副院长郭育仁表示,由于全世界对美国的贸易、经济、科技上依赖很深,已经依赖美国几十年了,导致美国经济衰弱很快。川普因为背负这个国际架构,所以他执政一直在兑现提出的竞选承诺,包括乌克兰战争要赶快停火,中东战争要赶快结束,以及对中国等国家输美产品加征关税、发展美国高科技的制造业。
郭育仁说,大家在观察川普希望乌克兰战争停火,是否是为了美国要联俄制中共。他称赞川普上台后,一直透过强势发话就已经改变了国际结构,包括台积电、日铁要投资美国,还有各国增加国防预算及安全责任。他认为,川普的言行已显着改变国际政治生态,各国须审慎应对美国政策变化带来的冲击。
与谈人台湾大学政治系副教授陶仪芬说,一旦美国对中共实施大规模贸易封锁,中国经济的损失将达美国的5到10倍,这显示中共仍高度依赖全球市场,因此美国在核心科技与产业创新上的优势依旧明显,中国经济发展仍然受到诸多限制。
与谈人东吴大学政治系助理教授陈方隅说,川普政府的印太战略延续前任政策,与日本合作密切,而中美关系因关税问题持续紧张。台湾需警惕“疑美论”,避免亲共媒体利用台积电等议题削弱对美信心。川普强人政治思维塑造了独特美国政治氛围。台湾应深入理解美国内部政治情绪,制定应对策略,以维护自身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