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25年03月06日讯】(大纪元记者钟元台湾报导)台湾公共策益、台湾智库等多个单位5日共同举办座谈会,就“健康交流还是政治工具?两岸观光2.0,旅游安全谁说了算?”相关议题,邀请学者专家与会分析。
淡江大学战略所助理教授马准威开场指出,“观光虽是轻松议题,但亦有严肃一面,邀请专家和从业者从方方面面剖析两岸观光,提醒我们休闲之外的潜藏危机。”
台湾智库民调与舆情中心主任郭玫岑在开场时指出,2024年台北上海“双城论坛”,上海副市长华源承诺积极推动来台团游,虽然台北市表示乐见其成,但观光事务牵涉到国家安全与主权,并非地方政府的权责范畴。她强调,透过地方政府平台绕过中央协商的做法,值得高度警惕。
郭玫岑进一步分析,中共针对来台旅游反复无常的政策,让人不禁质疑背后是否隐藏政治意图。她以马龙带领的陆生团为例,他们在台期间使用“中国台湾”的说法,立即引发台湾民众的强烈反弹。郭玫岑认为,中共经常打着“交流”的旗号进行统战,这类行为无疑是在挑衅台湾主权,必须保持高度警觉。
郭玫岑强调,两岸在经济与文化上的交流,或许有助于增进理解与合作,但这种互动必须建立在“对等、尊重,且无政治目的”的基础上,才能称得上是健康且可持续的交流。唯有如此,两岸关系才能真正促进和平与稳定。
中华民国陆委会副主委沈有忠指出,2024年台湾赴中250多万人次,中国来台则仅有40多万人次,且没有任何团体旅客,“只有非民主国家,才能运用政策造成零团客的结果”,中共将各种交流当作统战工具,意在消灭我们的主权。
沈有忠表示,相较之下,台湾是民主国家,民主国家的政策很难满足所有人,政府必须考量国家整体利益,推动多数民众支持的方案。根据最新的民调,有超过7成国人支持先由小两会(台旅会、海旅会)沟通,再开放观光交流,以确保旅游的品质与安全。
沈有忠坦言,“疫情后中共的军机和军舰扰台愈来愈频繁,加上《惩独22条》,对我们的国家安全以及赴陆国人的安全造成很大压力;此外,中共政府制定对台交流政策也趋向片面决定,而非善意平等的互动。面对这样的变局,陆委会乐见健康有序的两岸交流,将在有品质、安全、稳定、和对等公平的原则下,开启两岸观光2.0,全力让国人出国旅游时可以开心出门,平安回家。”
永恒旅行社执行长谢欣霓不克出席改以书面表达。她分析,观光产业的政策目标应该是旅游产值,而非盲目提升旅游人次,“重量不重质”难以永续经营旅游业,但上星期中国国民党团总召傅崐萁在立法院的质询,却针对入境人数不足大发雷霆,令人费解。她直言,马政府时期曾有千万旅客来台,却因观光接待量能不足,让全民共同承受观光产业与生态环境的浩劫。
中华经济研究院助研究员王国臣认为,一条龙模式不仅让中国旅客对台湾观光失望,也让台湾民众怨声载道,显示无序的观光交流已造成两岸紧张。此外,中共国内经济疲软,政治紧缩,出国人数大幅下降4成,出国消费亦较疫情前衰退25%,即使开放观光,也很难期待中国旅客像过去一样“大撒币”。他强调,台湾积极拓展国际旅客,旅客人数已恢复疫情前的水准,大家不用人云亦云,过度恐慌。
东吴大学政治系助理教授陈方隅分享,台湾的民主政治看似运作顺畅,其实中共已全方位渗透文化和观光产业,包括透过人头进入饭店旅宿业和“观光一条龙”的大量陆资,“统战就在你我身边”。陈方隅以中国产业的横向移植为例,不产大闸蟹的苗栗突然推动大闸蟹观光文化节,不只引进中国厂商,更透过活动承揽拉拢地方桩脚,积极进行政治运作。
台湾教授协会会长陈俐甫指出,过度膨胀的陆客团曾造成环境脏乱、交通壅塞,阿里山和日月潭这两个统战操作出来的“中国十景”完全瘫痪,附近居民不堪其扰。而陆客团除了破坏我们的生活品质,还因为“一条龙”模式扩大贫富差距,消费水准亦不及欧美旅客,因此政府应严肃审慎地考量陆客团的开放。
参加活动的旅游观光业者认为,中共将观光产业作为战略产业,因此政府应以国家安全角度审视应对。他透露,中共曾提供台湾在地配合的旅行社每家每年1百万的配额,由国台办统一付费,条件是只能前往国民党执政的县市旅游。面对花莲的观光困境,业者表示,其实花莲的天然景观是全球旅客的最爱,而政府应积极招揽现有的大量东南亚转机旅客,吸纳高品质游客。
另一位旅游观光业者分享自己从1987年开始投资中国观光业的经验,他在投资后遭当地政府勒索,要求各种不合理条件,最后只好将已建造完成的饭店拱手让人;而身边朋友在黑龙江、桂林等地的投资,亦是血本无归。他提醒大家,“进出中国还是安全优先”;去年台湾旅客在中国失联案件达52件,前往陆港澳时应登录并留意身边环境。
与谈结束后,主持人和青年们也针对“两岸局势何去何从”、“如何以数据评估中国旅客对台湾观光旅游业的重要性”等提出问题,与谈者也深入地一一分析与回答。
责任编辑:叶紫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