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25年04月01日讯】(大纪元记者杨旭综合报导)中国房地产企业近1500亿美元的违约境外债中,投资人收回资金不到1%,追债困难重重。今年以来,中国房企到期债务规模持续扩大,违约房企数量飙涨。
中国房企美元债持有人收回的资金不到1%
英国《金融时报》周日(3月30日)引用杠杆贷款数据平台Debtwire的分析表示,自2021年以来,虽然经过多年谈判并达成近10项重组协议,但62家中国开发商仅向境外债券投资者转移9.17亿美元现金,相当于1470亿美元违约记录的0.6%。
中国开发商在房地产繁荣时期向海外市场大量借贷,但在2021年房地产巨头恒大违约后,这些借贷随之瓦解。根据中共国家统计局2023年的估计,开发商负债总额为12万亿美元。
报导分析称,这些数据凸显了国际投资者从所持中国开发商股份中收回资金的困难,同时也让人怀疑经香港法院达成的一系列重组协议的可行性,并说明了中国房地产市场放缓的深度。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香港重组顾问说,不知道有任何现金因为内地开发商目前的困难(境外债违约)而从内地转移到境外。
Debtwire分析师多米尼克(Dominic Soon)说:“大家都放弃了。主要问题其实是在岸债务。不解决这个问题,就几乎没有资金可以流出”,但中国大陆的重组发展比香港滞后数年。
恒大境外投资人追债困难重重
新浪财经报导,2025年2月17日,香港高等法院裁定恒大旗下天基控股“明显资不抵债”,正式启动清盘程序。2024年1月29日,香港高等法院颁布对中国恒大集团的清盘令。
天基控股作为恒大集团境外融资的核心平台,控制二百多家离岸公司,担任恒大部分美元债的担保人。这一裁决暴露了恒大债务问题的国际性:其离岸资产与境内资产的管辖权冲突,使得债权人追偿陷入困难。
恒大集团在2023年7月份的香港法庭听证会上引用了德勤会计所的分析称,如果被清盘,债务回收率只有3.4%。
到了9月份恒大又表示,其旗舰公司及董事长许家印(Hui Ka Yan)因涉嫌犯罪而接受当局调查后,债权人目前预计回收率将低于3%。
据“克而瑞地产研究院”3月初发布的研究报告,42家香港H股上市的内地房企中有25家收到过清盘呈请,其中新力、大发、佳源国际和中国恒大4家企业已经被颁令清盘,另有天誉置业放弃了债务重组等待清盘中。
但这些开发商几乎所有的业务都在内地,受单独的法律规范管辖,几乎没有证据表明清盘程序影响到它们在中国大陆的业务。相反,清盘程序绝大多数集中在从这些公司拥有的海外资产中收回价值,以及依赖于内地现金流在数年后最终恢复的重组交易。
恒大600亿港币海外资产遭冻结 许家印家族藏巨额资产
“金融界”上周报导,根据法院披露的信息,目前已冻结了恒大集团600亿港币的海外资产,其中约500亿为金融资产,另外100亿为不动产及各类实物。
但据预估,许家印前妻丁玉梅还有200亿—400亿港币的隐藏资产,包括海外信托、挂在未成年子女名下的资产、比特币以及非洲的锂矿投资。
恒大的清盘人已在英国法院申请查封冻结丁玉梅的资产,这意味着英联邦56个国家都可以对丁玉梅的资产进行执法。但在此之外的地区,清盘人暂时无法触及。
3月10日,中国恒大集团发布内幕消息公告,在2025年2月27日举行的押后聆讯上,法院押后判决,有关法院的裁决结果将于适当时候另行公布。
有业内人士预测,恒大地产最终或走向“肢解式清算”:优质资产被国资或头部房企收购,剩余部分则在漫长的法律程序中逐渐蒸发。
债务规模再扩大 中国房地产企业违约飙升
“克而瑞地产研究院”的数据显示,今年中国房企债券到期规模将达到5257亿元(人民币,下同),比去年的4828亿增长近9%。
据光大证券统计,不考虑回售,今年前三季房企境内外到期债券规模达5487亿元;其中第二季债务压力较大,达到1929亿元。
庞大的债务压力,导致今年以来违约房企数量大幅增加。投资分析软件DM查债通数据显示,截至1月16日,已有至少80家房企出现债券逾期或债务管理事项。
这一数字已趋近过去近四年违约房企数量总和。据标普全球(S&P Global)统计,2020年至去年4月,在境内、境外发生违约的房企数量分别为59个和49个。◇
责任编辑:孙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