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25年03月26日讯】(大纪元记者叶泽宇香港报导)政府(25日)公布公营医疗收费改革方案,其中备受关注的急症室收费方面,由现时的180元大幅提升至400元,升幅超过1倍,不过一类危殆及二类危急病人则获豁免收费。新收费明年1月生效。
医务卫生局局长卢宠茂表示,本港没有全民医保,现时公营医疗服务大部分由公帑资助,比例达97.6%。
政府会按5大原则推动公营医疗收费改革,包括“承担不减”,改革所得全数投放公营医疗;“能者共付,轻症共付”,扩展提升共付机制,扭转现时轻症平重症贵、 小病高资助、大病要自费的结构失衡、资源错配现象;“有加有减”,强对贫、急、重、危病人保障;“高度资助”,维持成整体公营医疗资助率;“循序渐进”,考虑到市民负担能力,分阶段5年内达致改革目标,第一阶段调整将于2026年推行,及后每两年按既有机制检讨收费水平。
急症室收费提升至400元,一类危殆及二类危急病人豁免收费。
急症病床每天300元,疗养、复康、护养及精神科病床每天200元,日间程序每张病床每天250元。
专科门诊250元,家庭医学门诊服务150元。专科门诊及家庭医学门诊标准药费每项药物分别收费20元及5元,每次最多派4星期药。
引入按项共付概念,非紧急放射诊断及病理检验服务、进阶及高端项目收费50至500元不等,基础服务维持免费。
住院病人住院期间和急症室病人的紧急放射诊断、病理检验和药物维持免费。
日间医院(老人科、复康服务)100元,普通科社康护理服务、社区专职医疗服务100元。
精神科日间医院及社康护理服务免费。
放宽费用减免机制的申请资格及涵盖范围和期限,套用家庭住户入息中位数作基准,上限从75%升至150%,资产限额改跟公屋资产限额。另会修改家庭定义,同住但无直接财政连系的家人也不会纳入经济审查,涵盖期限亦从12个月延至18个月,范围扩括至65以下人士偶发的普通科门诊,预计合资格受惠人数会由现时约30万增加至约140万。
增设全年收费上限,每人每年1万元收费上限,适用于所有收费项目(自费药械除外),预计约7万名因病情需经常使用医院服务的重病病人受惠。
加快引入更多有效创新药械,放宽安全网申请资格,而现时获部分资助的病人可获更多资助。
卢宠茂:公营医疗面对四大困境
卢宠茂表示,公营医疗系统面对4大困境,包括系统失衡,基层医疗和专科出现“小病大医”的问题,公私营医疗服务两极化;资助错配,轻症病人令急症服务出现堵塞;服务浪费,一些服务病人承担的成本低甚至免费,出现浪费的情况;求过于供,导致急症室轮候时间长,更担心影响服务质素。
他表示医疗收费改革会考虑市民负担能力、能否善用服务、资助的优次、重点辅助弱势社群,及公众认受等。而检讨收费制度一直存在,应该每两年检讨一次,但上次收费调整已是8年的2017年,形容今次检讨是“姗姗来迟”。
卢宠茂又指,不少欧美国家的急症收费过千元,现时港府对公营医疗服务资助率为97.6%,期望5年内降至90%,认为目标合理。他又指,急症室400元的收费已经包含所有诊症费、治疗费、药物等费用,与私院收费仍然有很大的距离。
对于部分项目收费将增至每次500元,卢宠茂解释指,电脑扫描等已非基层医疗范围,又相信如果病人连500元无法支付,其很大机会已经符合了豁免收费的机制。

高拔陞:公营服务照顾九成住院病人
医管局行政总裁高拔陞指出,医疗系统失衡,大部分病人在基层医疗,但在医疗卫生的经常性开支中,基层医疗只占28%,第二、第三层占72%;公私营系统失衡,公私营医生人手各占一半,公营医疗经常性开支占GDP比例为4.1%,私营医疗亦占3.8%。但在使用资源最多的住院病人中,公营服务照顾了九成住院病人。
另外,公营医疗出现资源错配,急症室的本质是处理危重紧急个案,但数据显示每年急症室求诊人次约六成属非紧急个案。
他续指资助亦出现错配,小病资助多,大病资助少,例如专科门诊,紧急的新症占约两成半,稳定新症占约七成半;一些病人患癌症等严重大病,需要支付高昂的费用购药,现时有约5万病人需自费购药,当中约3万人需负全款,近2千人需负10万元,部分人更需支付近百万元。不少病人因药费昂贵而不接受治疗。

现时不少医疗服务费用低甚至不收费,例如电脑扫描或磁力共振的造影服务,过去数年的电脑扫描或磁力共振检查人次明显增加,更有一成病人预约后缺席接受服务。
医管局药物亦受大幅资助,市民取药成本低,例如治疗哮喘的吸入剂,公营医疗系统只需15元,市民就可获16个星期的药物;但同样的药物在私营医疗要超过3,000元。常见的退烧药扑热息痛,公营医疗系统同样只需15元就可获16个星期的药物,但私营医疗要超过1,000元。
医卫局常秘陈松青则预料,采用新收费后将带来额外30亿元的收入,并会全数投入公营医疗开支。@
责任编辑:陈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