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金山讲述《生锈的花旗梦》背后的偷渡故事

人气 140

【大纪元2025年03月26日讯】(大纪元记者赵芬妮纽约报导)为了追寻“美国梦”,偷渡成为一个无法抗拒的选择。然而,偷渡之路充满风险,有人不幸命丧大海,有人幸运获得“大赦”而取得合法身份,甚至飞黄腾达;也有人多年藏身异乡,勉力求生。有一名未满18岁的偷渡青少年则因政策得以迅速获释,接受美国教育,进而改变命运。

读者和《“生锈”的花旗梦》作者于金山。
读者和《“生锈”的花旗梦》作者于金山。(赵芬妮/大纪元)
读者请于金山现场签名。
读者请于金山现场签名。(赵芬妮/大纪元)

《“生锈”的花旗梦》正是这样一本记录这股闽籍移民潮、举世震惊的萍姐案件的纪实作品。3月25日,该书共同作者于金山受华埠图书馆的邀请,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访谈会,与听众分享了《“生锈”的花旗梦》的创作历程和背后的故事。

周二的访谈会现场座无虚席,每个人都仔细聆听书中描述的真人真事,很多人对几十年前发生的事件有所耳闻甚至认识当事人或其家属,包括被重判的萍姐的后人,现仍在华埠经营生意。

书中一位化名“林安顺”的少年在1993年偷渡来美的惊险旅程和最终结局让人印象深刻。

林安顺于1991年5月从福建长乐梅花镇出发,在蛇头安排下,辗转泰国、新加坡、南非,跨越大西洋,最终搭乘载有300多名偷渡客的“金色冒险号”,于1993年5月抵达波士顿外海。然而,当年5月24日,负责接船帮偷渡者上岸的福青帮内部发生内斗枪杀,导致偷渡客无人接应,船只辗转来到纽约长岛,6月又返回波士顿,最后搁浅于纽约王后区洛克威海滩,引发国际震惊。

最终,官方登记上岸的偷渡客共有256人,打捞出的遗体达10具,另有一些人未正式登记,包括当场逃逸或被海水冲走的无名死者。

当年为林安顺担任翻译的于金山回忆,其在纽约的姑姑获知这个消息后,每天去教堂为他祈祷平安,后来在移民局拘留所找到侄子林安顺, 由于他未满18岁而被释放。

林安顺随后在美国完成同等学历的高中课程,历经波折考入大学,毕业后成为社工,最终与来自香港的女友结婚成家,成为“金色冒险号”偷渡者中的幸运案例。

于金山表示,还有很多这样的移民,后代很多上了特殊高中和重点大学,为美国做出贡献。“表面上是非法移民,但他们带来的动力、能力、智慧与创新精神,使美国不断前行。”

2006年出版的《“生锈”的花旗梦》描述了30年前闽籍华人移民偷渡大潮,也是当年华埠东百老汇社区的真实写照。书中也用很大篇幅介绍了人称“萍姐”的动荡起伏的人生故事,尤其是其在这波闽籍移民大潮中扮演的角色。

书籍作者亲自到萍姐家乡采访,村民反馈说她帮助村里没有工作的人“进入美国”,而且“她做人一向讲良心,如果偷渡客不幸在途中遇难或其它原因死亡,她会亲自拿现金到死者家里向亲属安慰赔偿”。因而,萍姐被判刑后,仍获得家乡人的联名支持,而她去世后,华埠闽籍社区仍为她扶灵送行,以示感激。

于金山表示,对美国而言,萍姐是违反美国法律的“偷渡皇后”;但对许多华人来说,她的故事却是另一种诠释,“她帮助了许多福建人来到美国,特别是那些在家乡终身无望翻身的人,让他们有机会改变命运。”

本书另一名作者陈健勤也来到现场,她回忆,自己也和于金山报导、采访了那些帮派的残杀、勒索案件。

于金山从事新闻工作逾30年,还著有《美国移民大全》等作品,曾两度担任纽约中华公所主席,现为纽约市民主党第65D区领袖。

“我们不能忽视移民对美国的贡献,移民是美国的巨大贡献者。”于金山说,“当然,移民必须制度化,美国需要有规范的移民政策;要避免悲剧重演,美国必须加强边境管理,支持合法移民程序。”

责任编辑:陈玟绮

相关新闻
JCCAA 2024年台湾青年搭侨计划共逐美国梦
美国梦的传承 港妈延续父辈善举回馈社区
【直播】川普在国会演讲:重振美国梦
【唐青看时事】经济会衰退?川普有个美国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