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局中“房票政策”成中共与居民间生死博弈

人气 1624

【大纪元2025年03月25日讯】(大纪元专题部记者楚寒石采访报导)2025年,中共在多个省市全面推行“房票安置”政策,将其作为城市更新、城中村改造和拆迁安置的重要工具,这一政策引发广泛争议。当局表示,房票能够定向去化库存,刺激楼市复苏,并可能成为未来的趋势。有专家指出,房票安置无法解决房地产市场供需失衡、居民信心不足及消费意愿低迷等深层结构性问题,若强力推广还将加剧社会冲突。

“房票”是指在城市拆迁过程中,不再直接发放现金补偿,而是向拆迁户提供一种购房凭证。

这种凭证以“白条”形式限制用途,要求居民在指定时间和区域内购买新建商品房,房票的适用范围、期限等各地略有不同,但一般会绑定个人身份,不得出售、抵押或兑换现金。

房票在各地的推广情况

3月11日,南京公布《南京市住宅房屋征收房票安置办法》,房票政策发生新的变化,允许跨区购房,将城市更新、城中村改造纳入使用范围。房票不但可用于住宅,还能在非住宅(包括车位、商办等)项目使用,有效期为12个月。

同日,河南洛阳发布《洛阳市城中村改造以购代建实施方案》。方案称,以购代建安置(包括房票安置)将在洛阳全市城市区范围内实施,购买房源为城市区范围内已开工未销售且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的住宅项目,或辖区内其它已取得不动产权证书、无产权纠纷的住房。

作为中国房票安置政策的先行试点地区,河南省早在2022年5月就在郑州推行房票安置政策,提出通过房票安置方式推进大棚户区改造。2025年初,郑州继续推广房票的使用,推出奖励机制,如90天内购房可获10%额外补贴,试图提高居民接受度,覆盖全市多个拆迁项目。房票有效期通常为12个月,不可变现。

一线城市上海从2024年开始推行房票安置政策。2024年1月,青浦区率先核发房票,用于当地城中村改造项目,居民凭房票可在指定房源库内购买新建商品房,有效期为12个月。房票只能用于购买指定区域的新房,不得转让、变现。

随后黄浦区、徐汇区、闵行区等区域陆续跟进,房票政策逐步扩展至全市。其中,黄浦区在旧区改造中明确鼓励居民选择房票,部分项目甚至取消了现金补偿。

在《上海城市更新行动计划(2023—2025)》中,2025年计划完成310万平方米老旧住房改造,房票被明确列为主要安置方式之一。

另一个一线城市广州,2024年1月开出全市首张房票,居民可凭房票购买“定点入库”的新建商品房,直接抵扣房款。随后,房票政策迅速扩展至全市,尤其在城中村改造和旧区更新中广泛应用。房票可用于购买住宅、车位,且可转让一次,未使用部分到期后可申请现金补偿,有效期为12个月。

2025年初,广州进一步扩大房票适用范围,覆盖全市新建商品房库存,并推出奖励机制,如居民在90天内购房可获10%额外补贴。2月20日,市长孙志洋在《2025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称,要加力提速推进城市更新,通过房票、购买存量商品房等方式促进多元化安置。

据中指研究院不完全统计,自房票推出以来,全国已有超过90个城市(区)鼓励采用房票安置方式实施拆迁安置。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城市热衷于房票呢?

房地产下行带来经济和财政双重压力

近年来,随着房地产市场持续下行,多年来依赖土地财政的众多地方政府遭受经济和财政双重压力,在拆迁中不得不减少现金补偿,转而加大力度推广房票安置措施。

3月17日,中共统计局公布数据,1—2月,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达1.07亿平方米,同比下降5.1%,销售额为1.02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下降2.6%。2月份,在70个大中城市中,一线城市新建商品房和二手房销售价格分别同比下降3.0%和4.9%,二线城市则分别下降4.7%和7.4%。

作为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房地产的持续下行拖累中国经济的增长,并加剧通货紧缩压力。

根据中共统计局数据,2024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仅上涨0.2%,而2025年1月CPI同比上涨0.5%,2月CPI同比下降0.7%;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则连续28个月下跌,2025年2月同比下降2.2%。这反映出物价不仅未上涨,反而持续下跌,导致企业利润受挤压,消费者购买力随之萎缩。

对地方政府而言,房地产的持续下行则进一步加剧财政紧张,恶化了地方债务问题。2024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0.6%,导致地方政府土地出让金大幅缩水。中共财政部数据显示,2024年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入同比下降16%,这是自2022年以来连续第三年出现两位数降幅,且降幅较2023年的13.2%有所扩大。

与此同时,地方债务持续攀升。官方数据显示,2024年末,中共政府债务(显性债务)余额合计约82.11万亿元,占GDP的比重(负债率)约60.9%。此外,还有巨大的隐形债务。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估计,截至2023年底,中共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债务(隐性债务)规模达到60万亿元,占GDP的47.6%。

在这种情况下,当局被迫将政策重心放在“稳楼市”上,推出所谓“三大工程”,通过进一步扩大城市更新和城中村改造的规模,以期达到增加土地出让收入、盘活财政的目的。

2月28日,中共住建部副部长姜万荣表示,2025年,全国实施城中村改造的范围将从原有的35个城区、常住人口在300万以上的大城市,扩大到地级及以上城市(近300个城区)。3月9日,中共住建部部长倪虹宣称,要把2000年以前建成的城市老旧小区都纳入城市更新的改造范围。

但是,本已捉襟见肘的地方财政从哪儿拿出钱来支撑这些拆迁工程呢?在中国经济下行引发的多重危机之下,“房票”成为中共缓解资金压力的救命稻草。

中共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主任黄征学接受陆媒《中房报》采访时表示,房票在地方财政紧张、房价下行压力大的背景下推出,希望能缓解地方财政压力、稳定房地产市场。广东省城规院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表示,对政府方面,房票可节省安置临迁费,减轻财政资金压力;对开发商方面,房票会释放出巨大购房需求,带动新房的库存去化。

然而,房票真的能达到稳定房地产市场、释放巨大购房需求的效果吗?

房票的三大局限

中国问题专家王赫3月22日接受大纪元采访时表示,房票并不能解决房地产下行的根本问题,房票政策本身有其局限性,若强推还将引发社会冲突。

第一,房票无助于解决供需失衡问题。据克而瑞监测数据统计,截至1月末,多个重点一二线城市新房去化周期仍超过20个月。其中,长春和北京的去化周期分别长达30个月和28.5个月。2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高达7.99亿平方米,同比增长5.1%。

第二,房票解决不了居民消费意愿低迷、信心不足的问题。根据中共官方数据,2024年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1%,还不包括超过2亿的所谓灵活就业人群。工作难找,收入不稳定,消费在萎缩,谁还敢贷款买房?更别提还有那么多背着房贷的“房奴”。

据中共央行公布的数据,1—2月,全国居民贷款增加547亿元,同比下降86%。其中,短期贷款大幅减少3,238亿元。这表明居民的消费大幅下降。为此,3月14日,中共金监局给各大金融机构下发通知,要求金融机构发展消费金融,助力提振消费,加大个人消费贷款投放力度,放宽消费贷款额度、期限和利率等限制。

国际清算银行(BIS)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中国居民债务总额达到64.3万亿元。2024年全国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为37.68万亿元,占居民总债务约六成。这表明居民的大部分债务集中于房地产,现在房价下跌,家庭已经大幅财富缩水,因此消费能力骤降。

第三,强推房票将加剧社会矛盾。作为一种拆迁安置政策工具,房票存在着强制性、限制性及内在的不公平性。

房票以“白条”形式发放,限制居民在指定时间和区域内购房,且不可变现或转让。这剥夺了居民对补偿款的自由支配权,可能导致不满情绪。若地方政府为推进房票政策采取强制拆迁或压制反对声音,将会直接点燃社会矛盾。事实上,在郑州等实施房票较早的地区,居民抗议事件时有发生。

YouTube视频显示,2024年11月26日,郑州市惠济区弓寨村村民聚集,抗议拆迁补偿以房票代现金,要求现金补偿。村民不满的主要原因是房票补偿金额远低于市场价,且指定楼盘存在烂尾风险。

今年3月19日,济南历城区还乡店村村民集会反对当地政府的“房票安置”政策。因安置方式仅限于房屋安置和房票安置,村民担忧安置房质量低劣且存在烂尾风险,普遍不满并拒绝签约。

王赫指出,大多数地方政府进行城市更新、城中村改造的资金只能依赖上级拨款和借债来完成。房票的推出是政府在房地产下行、财政紧张和库存积压三重压力下的无奈之举。它既是去库存的“曲线救市”,也是财政自救的“权宜之计”,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供需失衡和居民信心不足的问题。

“房票政策的执行过程本质上是政府与居民之间的博弈。政府希望通过房票去库存、减负财政,而居民则追求补偿的自由支配权和住房保障。随着房票的大力推广,政府和居民间的博弈将激烈展开,如果失控,将引发社会危机。”王赫说。◇

责任编辑:石原#

相关新闻
广州提出房票安置政策 或难解库存压力
楼市成交暴跌 专家:中共救市招数无效
广州率先发安置房票 专家:倒楣的是被拆迁户
青岛胶州买房首付7.5% 分析:政府慌了 出辣招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