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25年03月21日讯】3月21日,中共大五毛、网路大V司马南偷税的消息曝光后,网上瞬间刷屏。该话题被推上热搜。大陆媒体纷纷发文,批评司马南偷税。司马南所谓的“人设”崩塌。
3月21日,中共国家税务总局北京市税务局稽查局公布司马南偷税案件处理情况。
前期,税务稽查部门依托税收大数据分析发现,网络“大V”司马南涉嫌偷税,对其开展立案检查。
经查,司马南在2019年至2023年期间,少缴个人所得税、增值税等税费共计462.43万元(人民币,下同)。其实控企业北京某影视策划中心,少缴企业所得税75.32万元。据相关法律法规,对司马南及其实控企业追缴税费款,加收滞纳金、罚款共计926.94万元。
3月21日,“网络大V司马南偷税被罚超900万”冲上热搜榜前列,引起热议。
公开资料显示,司马南是一名网络大V,自我标签为主持人、独立学者、社会评论家、高级经济师、知名自媒体人……截至3月21日上午,其抖音账号粉丝3,736.7万;今日头条号粉丝1,642万,快手账号粉丝517.4万元、抖音司马南频道420.2万,微博账号粉丝321万,小红书账号粉丝1.8万,全网粉丝高达6,600多万,这还不包括看不到粉丝数量的视频号。
极目新闻报导,司马南社交账号上发布的视频多为直播切片,最后一条视频更新止于去年11月5日。其粉丝量最大的抖音橱窗,也并未带货。但是,从去年7月22日起,其开通了《司马南遛弯儿》直播专栏,基本上都是游走全国各地的商业直播,截至去年10月30日共计11场。其中10月13日下午5点河南许昌胖东来的直播无法观看回放。
据公开资料,从去年11月初起,司马南各平台账号包括微博、抖音、头条等平台账号已停止更新。
截至目前,司马南社交账号停更已有4个多月,引发网友无数猜测。随着偷税的消息被曝光,真相大白。
讽刺的是,司马南曾多次在社交媒体上高调批评他人逃税行为。
长期以来,司马南的言行在网络上备受争议。司马南此次偷税败露,其所谓的“人设”崩塌。媒体对其口诛笔伐。
澎湃新闻的文章表示,司马南作为公众人物,在网络上颇为活跃,获得海量的拥趸、流量加持,也从中收获了真金白银,却忘了公民的基本义务——依法纳税,这动摇了一个公众人物的品德根基。
文章表示,司马南无法洗白,他就是故意逃避缴税。一者,司马南的偷税活动时间跨度长,从2019年至2023年横跨整整五年时间;二者,其偷税的主观恶性强,偷税手段花样百出,处心积虑:隐匿收入、虚假申报、虚列成本费用、违规享受优惠政策等等。
上观新闻的评论文章表示,司马南长期以“公共知识分子”形象示人,在社交平台拥有数百万粉丝。他热衷对社会热点事件发表评论,摆出“仗义执言”的姿态。这种人设,与被曝光的偷税行为形成强烈反差。这种身份悖论并非孤例。本案引发舆论热议的深层原因,还在于它触碰了社会公平的敏感神经。
微信公众号风声OPINION的文章表示,司马南偷税漏税被坐实,其一手打造的所谓“正义”形象面临坍塌的风险。
文章表示,从逻辑上看,司马南的所谓“塌房”,并不意外。一个到处挥舞道德和正义大棒鞭挞别人的人,其目的往往是可疑的。长期以来,他挟持所谓“群众意愿”,行走在违法的边缘,但平台也没有对其采取措施,这可能也给他造成一种幻觉,以为自己是“例外”,甚至享有某种互联网上的“特权”。
文章最后提到,或许人们还应该进一步反思,司马南是如何一步步“做大的”?司马南的一些发言和视频,明显有造谣嫌疑,也不乏用户举报,长期以来,他为何总能安然无恙呢?实际上,司马南的言行不仅破坏市场,对真正的“爱国主义”也是一种扭曲。
《北京日报》社旗下的时政类微信公众号长安街知事以“媒体评司马南偷税被罚:大V,不能成大盗”为题发文表示,偷者,盗也。大“V”越大,越应自觉自律。自作聪明、铤而走险,一定会付出代价。
责任编辑:方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