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易:比亚迪的四重危机(下)

人气 1885

【大纪元2025年03月17日讯】上篇揭示了比亚迪在技术创新与财务上的双重隐忧。然而,危机远不止于此。供应链生态的脆弱性与其对政策的过度依赖,构成了更深层的威胁,将比亚迪推向系统性风险的边缘。

多米诺骨牌般的供应链生态

汽车制造业的复杂性决定了供应链生态的健康至关重要。一辆新能源车涉及上万个零件和数千家供应商,除了零件供应商,车企整个链条里还包含人力资源、公关、周边礼品等各类供应商。比亚迪的供应链网络覆盖八千多家企业,涵盖电池、电机、芯片及零部件等多个领域。然而,要求供应商降价、打压其利润空间的做法,正在侵蚀这一生态的稳定性。

2024年11月,比亚迪要求供应商从2025年起降价10%的邮件引发热议。一家供应商公开抗议,称此举将行业拖入“低端竞争的死胡同”,并呼吁比亚迪停止“以无底线的压榨模式获取短期利益”,推动供应链的良性发展。尽管比亚迪回应称降价目标“非强制、可协商”,但在产业链弱势地位下,供应商的议价空间极为有限。

近几年,为抢占市场份额,比亚迪多次降价促销,由于利润下滑,促使其将成本控制的压力转嫁给零部件供应商。结果是比亚迪要求的降价幅度越来越大,严重挤压供应商的利润空间。据传,王传福的金句是“别人的利润就是比亚迪的成本”。这种压榨模式不仅损害合作关系,还可能因供应商资金链断裂导致质量下降或供应中断,进而波及比亚迪的生产和交付。

近两年,车企的寄售制度也开始“升级”。原本车企与供应商的货款交割发生在零件入库时,现在变成了车企用完仓库的存货后再结算货款。供应商不但帮车企承担仓储成本,而且开始承担零件库存过剩的风险。2023年中国百强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平均利润率为7.2%,供应商为了降低成本,可能会偷工减料,而零部件质量一旦受影响,将威胁整车的性能和安全。

因此,欧洲一些知名汽车制造商会保障供应商的合理利润,以确保零部件的长期稳定性和质量。不仅不要求降价,反而定期给供应商涨价,前提是供应商必须按要求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日本车企丰田会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而不是频繁更换供应商。在面对市场波动或供应链风险时,丰田会与供应商共同承担风险,从而维护供应链的稳定性。

去年11月28日,特斯拉副总裁陶琳在新浪微博发文确认,2024年特斯拉对供应链公司的付款周期为90天左右。陶琳透露,上海超级工厂95%以上零部件来自本土供应商。“与供应商伙伴同生共赢,通过技术革新来增效降本,企业才能走得更远,行业才能更繁荣,消费者才能持续得到最棒的产品。”她表示。

随着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比亚迪供应链的可持续性正面临挑战。若持续恶化,一旦外部压力(如原材料涨价)或内部问题(如销量下滑)触发,供应链的脆弱性将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生产受阻、市场声誉下滑、库存积压等问题将接连浮现,进一步加剧财务压力。

而供应链危机的潜在破坏力,与比亚迪对政策依赖的风险叠加在一起,会形成更大的威胁。

对政策过度依赖

政策红利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短期增长的引擎。近年来,中共政府陆续出台一系列新能源汽车政策,如购车补贴、免征购置税及免费车牌等,极大地刺激了市场需求。2020~2022年,政府通过全国性补贴(最高1.8万元/车)推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从5.8%升至27.6%。2024年“以旧换新”政策,对于报废旧车并购买新能源车的消费者提供每车最高2万元补贴。

据统计,2024全年中国汽车报废更新超过290万辆,置换更新超过370万辆,其中换购新能源汽车的比例超过六成。同时,“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通过提供消费券、免费安装充电桩等,地方政府补贴每车约3,000~5,000元。2024年农村客车销量同比增长40.8%,其中新能源占比提升至35%。

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比亚迪的崛起深度依赖政府补贴和税收优惠。2024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交付量达到427.2万辆,同比增长41.26%,其中国内销量占比超过90%。以比亚迪的销量计算,政府补贴总额约80亿~100亿元。此外,2024~2025年新能源车免征购置税(免税额最高3万元),每年为消费者节省数百亿元,也间接惠及比亚迪销量。

今年初,中共财政部发文明确政府采购要求,规定年度公务用车采购总量中,新能源汽车占比原则上不低于30%。然而,政策刺激也带来需求透支风险,一旦补贴退坡或到期(如购置税减免于2025年底结束),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可能会出现断崖式下跌。

按照2024年数据测算,假设今年比亚迪产能达到600万辆,产能利用率保持去年的85%,但因技术落后销量仅实现450万辆,收入将减少846亿元,毛利率跌至18%,净利润缩水至203亿元。届时,库存积压60万辆(约676亿元),叠加新建工厂折旧(约50亿元/年),利润将被严重侵蚀。

比亚迪“规模-成本-销量”循环模式高度依赖政策支持。数据显示,比亚迪所获得的补贴金额以每年20%速度递减,因此,从“政策依赖”到“价值创造”的转型已迫在眉睫。若不能尽快摆脱对政策的依赖,技术短板、隐性债务和供应链危机将集中爆发,成为压垮比亚迪的最后一根稻草。

结语

比亚迪的未来,既取决于其应对挑战的决心,也考验着其从“销量冠军”向“技术王者”的蜕变能力。在短期内,比亚迪不会成为“新能源版恒大”,其在制造业根基、市场地位以及可变现资产方面都优于恒大,具备一定程度的自救能力和缓冲空间。

然而,技术创新的滞后、财务的隐患、供应链的脆弱性以及对政策的过度依赖,犹如四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悬于头顶。若不能在未来两、三年内加速技术突破、优化财务结构、修复供应链生态,并实现市场驱动的转型,2026~2028年比亚迪危机爆发或将不可避免。

责任编辑:高义#

相关新闻
比亚迪被曝15年获近68亿中共补贴
比亚迪又出事故 智驾失误导致车辆追尾
比亚迪降价招致大量投诉 泰国当局调查
比亚迪旗下一款汽车价格下调五万元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