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25年03月10日讯】(大纪元记者夏瑜编译报导)食物就像语言,随着在全球传播,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适应环境。美国人到了中国,认不出几乎面目全非的肯德鸡。中国人进入美国,也会一阵迷糊:左宗棠鸡是个什么鬼?
这种适应不同文化的改良,不正因此丰富了世界吗?对于平头百姓来说,管它正不正宗,好吃就行了。
“商业内幕”网站介绍了一些不那么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美式中餐。
在中国,左宗棠的战斗力远比他的炸鸡更出名。
美国女作家李竞做了大量研究,写了一本关于美式中餐的书,名为《幸运饼干纪事》。 在挖掘美式中餐文化根源的旅行过程中,她发现左宗棠是一位真正的军事家,在战场上所向披靡。他的家人仍然住在他的家乡——湖南省湘阴市,但那里没有人知道他因一道美国炸鸡而家喻户晓。

幸运饼干很可能来自日本,但风靡美国。
2008年,研究员中町康子在阅读一本日本故事书时,发现了一幅1878年的蚀刻画,画中一名男子正在制作一种与幸运饼干非常相似的东西。但日本料理不是中国菜肴,那么幸运饼干是如何成为美国中餐馆的“吉祥物”呢?
正如李竞所写,20世纪20~30年代的许多日本餐馆老板都拥有杂碎餐厅,并且很可能在那个时候将这种饼干添加到他们的菜单中。二战期间,美国政府把所有日裔美国人拘押在战俘营,中国餐馆老板由此接管了幸运饼干工厂。之后,这种饼干越来越受欢迎,以至在美国中餐馆用餐的客人,将之视为中餐的独特象征。

宫保鸡丁成为美式中餐,部分原因是一种关键原料在美被禁。
中国地大物博,不同地区各有其独树一帜的烹饪风格。川菜以辛辣著称,宫保鸡丁也依靠一种特殊的四川花椒来获得其特有的风味。但从1968年到2005年,美国禁止进口四川花椒,因此在美国制作这道菜的正宗版本成了不可能的任务。
1972年之前,美国的大多数中餐是粤菜。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中国其它地区的风味开始在美兴起,包括美国版的宫保鸡丁。

橙花鸡属左宗棠鸡的变种,熊猫快餐发明的。
熊猫快餐(Panda Express)联合创始人程正昌告诉NPR,厨师高安迪1987年在夏威夷发明了橙花鸡。最初,它是带骨的,但顾客不喜欢鸡肉里挑骨头,所以高安迪将之改良成无骨版。从此,一道知名的美式中餐诞生了。

炸蟹角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在美国流行。
这道菜最早出现在1958年4月。当年晚些时候,媒体上对它有个评价,它是从加州的一家餐馆点的。
炸蟹角由馄饨皮包裹奶酪、蟹肉、葱、蒜等炸制而成。它不是正宗的中国菜,因为中国根本不出产奶酪。而且,东亚地区的乳糖不耐症相当严重。奶酪对许多中国人来说,味道难以接受。

炒杂碎盛行于美纯属事故?
据《芝加哥论坛报》报导,炒杂碎20世纪初在美国流行很可能是《排华法案》的结果——更多未经培训的厨师入行,厨房有什么就拿来混杂着炒,“无心插柳”,反而成就了餐饮佳话。
1965年的《移民和国籍法》引发了移民潮,大量专业厨师进入美国中餐馆,他们有自己的技术和食谱,结果呢?“有心栽花”,这道菜的受欢迎程度不复从前。

芙蓉蛋是广东人在淘金热时期发明的。
粤菜有芙蓉蛋,鸡蛋液中混以火腿、叉烧、虾仁、芽菜、洋葱等煎制而成。1850年代加州淘金热吸引不少广州移民,中餐渐入美国。美版芙蓉蛋演化成了《Saveur》杂志所写:“欧姆蛋饼在棕色肉汁的海洋中漂浮。”

西兰花炒牛肉代表了中餐馆对美国食材的妥协。
任何餐饮从业者都希望他们的食物大受欢迎,但,使用现成的食材也很重要。在美国,中式西兰花──芥兰,有时并非那么触手可得,这就是粤式宴客菜芥兰炒牛肉蜕变成西兰花炒牛肉的原因所在。

蛋卷是香港春卷的美国近亲。
20世纪早中期的美籍华裔餐馆老板与其他店主并无不同,他们都渴望回头客。这通常意味着要制作“中式食品”来吸引顾客,包括如今随处可见的蛋卷,这种食品很可能是在纽约发明的,然后才传遍全美。
蛋卷与春卷有何不同?春卷内馅为新鲜蔬菜,蛋卷包裹的则是肉类。大致如此。

中国沙拉百分百美国制造。
这道沙拉最早可以追溯到1906年的美国。虽然美式中餐的大多数菜肴是由中国移民在美国的中餐馆里发明的,但中国沙拉是一个重大例外,它决非出自华人之手。因为中餐的蔬菜通常是煮熟的,鲜有生食。它也无法对应到中国的任何一个菜系。
所以,虽然名为中国沙拉,但它纯粹是美国人自产自销的东西。

中国人不懂“中式外卖餐盒”是什么玩意。
最后,不能不提标志性的“中式外卖餐盒”。它来自芝加哥,由一位名叫弗雷德里克.威克斯.威尔科克斯(Frederick Weeks Wilcox)的人于1894年发明。
它最初是一个一次性牡蛎桶,防漏功能相当好。20世纪70年代,一位不知名的平面设计师在餐盒上印上了红色的宝塔和“谢谢”字样,然后……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了:整个美国中餐外卖行业,用的都是它。但,它真的跟中国人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责任编辑:齐守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