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25年03月01日讯】(大纪元记者李言综合报导)小米(Xiaomi)原本是一家智能手机企业,四年前才进军电动车行业。然而,今年小米的生产线预计将生产30万辆电动汽车,并在上市不到一年内交付超过13.5万辆。《华尔街日报》分析指出,小米如此爆炸式增长并非单靠市场竞争获得,而是来自中共政府补贴和中国车企普遍采取的低价策略。然而,这种“零利润”扩张战略能否持久备受质疑。
通过大幅压低价格并不计短期盈利,这些企业正向全球市场倾销廉价电动车,迫使外国车企被迫削减电动车投资,同时引发西方做出反击。
中共补贴下 中国车企打价格战扩张
《华日》报导,在中国市场,电动车产量已超过全球其它所有车企的总和。中共政府长期向电动车产业提供巨额补贴、低息贷款和政策支持,使得中国车企可以不受市场机制限制地扩张产能并不计成本地进行竞争。
以小米为例,北京政府对其造车开绿灯,帮助其快速获得政府的生产许可,让小米能够动员数千名工人,在19个月内建造相当于135个足球场大小的工厂。
这种政府主导的非市场竞争行为,让小米等中国企业可以不计后果地发起价格战,即便在短期内无法获利,也能迅速扩张市场份额,挤压竞争对手。相比之下,国际车企依赖全球供应链,容易受到价格波动、物流瓶颈和地缘政治风险的影响。
美国车企福特(Ford)CEO吉姆‧法利(Jim Farley) 更直言,中国的低价电动车战略已对美国车企构成“生存威胁”。福特和通用汽车(GM)因电池成本高昂与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滞后,不得不缩减电动车扩张计划。
中企不公平竞争引发川普政府关税警告
中国车企目前的主要市场仍在中国,但它们正积极向海外扩张。这种政府补贴支撑的低价竞争已引发西方国家的关切,促使美国、欧盟、巴西等国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以防止其破坏当地市场秩序。
美国总统唐纳德‧川普(Donald Trump) 早在第一任期内就曾警告,中共利用政府补贴助长中国企业扩张,对美国制造业造成巨大压力。拜登政府自2024年9月27日起对中国制造的电动车征收100%的关税。川普2024年竞选期间表示,如果当选,他考虑对部分汽车进口征收200%的关税,以保护美国汽车业免受不公平竞争的冲击。
欧盟于2023年10月展开反补贴调查,发现中国车企接受的不公平补贴对欧盟制造商构成威胁,遂决定对中国进口电动车征收五年反补贴税,税率依企业而异,如比亚迪17%、吉利18.8%、上汽35.3%。
为抢市场不惜赔本 中企“零利润”战略受质疑
与比亚迪、蔚来(NIO)等企业类似,小米的造车模式也建立在压低利润、先扩大市场占有率的策略上。
据知情人士向《华日》透露,小米的策略是短期内几乎不赚钱,希望未来通过车载软件与服务盈利。这一模式与中国科技产业过去的低价渗透战略如出一辙——先靠低价吸引用户,等市场竞争者被击败后,再提高价格或转向软件盈利。
小米创始人雷军称,“我的当前目标,就是先拿到电动车市场的入场券。”
虽然中国车企目前以低价优势迅速攻城掠地,但这种模式能否长久仍有待观察。
首先,中国国内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已经出现价格战恶化的迹象。这种恶性竞争可能导致企业资金链紧张,甚至出现财务危机。
其次,西方国家已开始反击,美国、欧盟等国正在提高关税壁垒,中国车企想要大规模进入这些市场将面临更大阻力。
最后,电动车市场仍在发展,消费者的需求和政策变化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竞争力。如果中共政府缩减补贴,或国际社会对其贸易政策施压,这些车企是否还能维持当前的竞争优势,仍然充满变数。
责任编辑:林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