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产拒绝成为本田子公司 合并协议暂停

人气 488

【大纪元2025年02月05日讯】(大纪元记者秋生综合报导)知情人士表示,日产(Nissan)董事会认为,本田(Honda)提出的两家汽车制造商合并的条件不可接受,尽管此刻日产的业务正摇摇欲坠,股价下跌。

日产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尚未做出任何决定,相反,正在讨论的一个方案是取消其与本田在12月达成的合并意向协议。两家汽车制造商均表示,谈判仍在继续,计划在2月中旬宣布发展方向。

如果合并成功,并将三菱汽车(Mitsubishi Motors,其最大股东是日产)包括在内,本田和日产的合并将创造全球第三大汽车制造商(按汽车销量计算)。去年,本田和日产在美国的销量超过230万辆,两家公司都跻身美国汽车品牌第一梯队。

“谁是老大”

两家日本汽车制造商12月23日曾表示,计划合并为一个架构,其中本田和日产将成为单一控股公司的子公司。

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最近几天,本田提出将日产变为本田子公司,而不是最初计划中的平等结构,但日产认为新提案不可接受,并将拒绝该提案。

周三(2月5日)下午,东京证券交易所暂停交易,日产汽车股价下跌4.9%,收盘后恢复交易。本田汽车股价上涨8.2%。股价变动反映出投资者认为,如果合并成功,日产汽车将更可能从中受益。

如果合并计划失败,日产汽车将面临更大的压力,需要向贷款人、员工和客户保证,它有能力在与美国和中国的激烈竞争中生存下去。日产在这两个市场都节节败退。

日产在11月表示,将裁员9000人,并将工厂产能削减五分之一,以削减成本。

最初的合并计划曾引起一些质疑,部分原因是本田和日产的企业文化不同。本田领导者通常是工程师,日产则青睐东京大学毕业生,其高层职位往往由销售主管担任。

这两家汽车制造商都严重依赖美国消费者,生产美国人喜欢的汽车。他们都曾表示,将通过采用通用汽车设计和共同采购零部件来节省成本,但并未详细说明合并后的公司将如何精简其在美国的业务。

在宣布潜在交易的新闻发布会上,本田首席执行官在回答日产作为其合作伙伴具有哪些吸引力时含糊其辞,只是谈到日产作为汽车制造商的悠久历史。

日产汽车面临的问题导致其市值不及本田的五分之一。两家公司的市值总和相当于610亿美元。

大坂证券(Okasan Securities)首席策略师松本史郎(Fumio Matsumoto)表示,“日产汽车天真地以为他们可以平起平坐地合作。你想合作,最好先明确谁是老大。”

困境

松本说,鉴于开发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汽车和电动汽车技术成本高昂,日产可能会继续努力整顿业务并寻找合作伙伴。他表示,如果与本田的谈判最终破裂,日产可能会寻求外国合作伙伴,因为日本没有其他明显的候选者。

晨星(Morningstar)分析师文森特‧孙(Vincent Sun)表示,日产的问题在于缺乏引人注目的电动汽车产品,此外,与其他日本汽车制造商相比,对墨西哥的依赖更大。与本田一样,日产在墨西哥设有工厂,生产出口到美国的汽车,但是如果川普总统重新对墨西哥制造的商品征收关税,这些汽车可能会受到影响。

去年,日产在墨西哥生产的汽车数量超过其它任何国家,中国和日本紧随其后。

据《日经新闻》(Nikkei)1月29日报导,因为销售疲软,日产计划削减25%的美国产能,已向美国三家工厂的员工发出工龄买断的通知。

日产在田纳西州士麦那(Smyrna)、密西西比州坎顿(Canton)的汽车组装厂,以及在田纳西州德克德(Decherd)的发动机厂的员工已收到了通知。此次买断将于3月开始,适用于计时工。这三家工厂目前共有12,400名员工。日产预计最多可能裁减1,500个工作职位,但目前尚不清楚有多少员工接受这项自愿性裁员方案。

抗衡比亚迪

另据彭博社去年12月25日报导,当天公布的销售数据显示,本田和日产的潜在合并可能为这两家日本车企带来与中企比亚迪(BYD)抗衡所需的规模。

去年前11个月,本田在全球销售了343万辆汽车;日产销量略高于300万辆。同期中国竞争对手比亚迪售出了376万辆汽车。这表明,如果日产和本田联手,就有可能与比亚迪抗衡。

本田和日产很难单独与中国本土汽车制造商抗衡。本田去年11月份在中国的销量与2023年同期相比下降了28%,产量同比下滑了38%;而日产去年11月在中国的销量下降15.1%,产量同比下降26%。

(本文参考了《华尔街日报》的报导)

责任编辑:任子君#

相关新闻
鸿海拼收购日产股权 雷诺汽车:不予置评
本田日产交易或成对抗中企比亚迪的关键
本田、日产谈合并 传三菱考虑不加入
销售疲软 日产向美国员工发出自愿离职方案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