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何时害了人命都难逃报应

文/刘晓
害了人命,自然是要偿还的,自古都是如此,即便阳间法律无法审判,上天也绝不饶过。(戴兵/大纪元)
font print 人气: 402
【字号】    
   标签: tags: , , , , ,

害了人命,自然是要偿还的,自古都是如此,即便阳间法律无法审判,上天也绝不饶过,无论时间长短。有的是当世遭索命,有的是隔世被索命,以下三个发生在清朝的神异故事就在告诉世人:无论何时害了人命都难逃报应的。

孝顺女因前世诬陷节妇被索命

清朝道光年间,扬州赵家有个女儿,素以孝顺父母著称,她的父亲患有哮喘,刚刚十四岁的女儿就朝夕侍奉,衣不解带。她也因为长期操劳过度,得了寒疾,但她一直竭力隐瞒不让父母知晓。

道光十一年辛卯(1831),只有十八岁的赵家女的病情愈发严重。四月十一日中午时分,她靠着枕头正身而坐,忽然说道:“你还在这里?”家人愕然下问她是怎么回事,赵家女却已经昏迷过去,但呼吸时喉咙间有痰声。

过了一会儿,赵家女醒了过来,告诉家人自己前世考中进士后出任贵州某县县令,县里有一位贞洁的妇人宋王氏,当地有豪绅垂涎她的美色,就贿赂县令在公堂上诬蔑节妇,不堪受辱的节妇遂选择自杀。

说到这里,赵家女忽然高声喊道:“她来了。”随即闭上眼睛,露出愁苦的样子,醒来后又把前世之事讲了一遍。如此反复好几次。

四月十三晚间,赵家女突然大喊大叫、又蹦又跳,几个身强力壮的妇人都没办法制住她。这天晚上,灯火如豆,赵家女一会儿发出吆喝声、呼痛声、乞怜声,一会儿又作揶揄的样子、痛楚的表情,情景不一。而对于公堂上县令如何问案,衙役如何纷乱的事情,无不表演得惟妙惟肖。到了次日早晨,赵家女两颊红肿,臀部的肉都被打烂了。赵家女的兄弟中有不相信因果报应的,就质问为何隔了一世才遭报应?附身在赵家女身上的节妇道:“前世根基深厚,无法报复,这一世才寻仇过来。”

赵家人于是代赵家女向节妇请求饶她一命,表示赵家将永远供奉她的香火。附身在赵家女身上的节妇道:“你们已经亲眼见到所受的痛苦,自然代为求情,但时间久了难保不会懈怠。我早已向冥府控告,如今是奉文牒来此的,已经不能宽恕了。”说罢,舌头弯曲犹如蛇状,赵家人上前护住女儿,才暂时得以无恙。

自此后,赵家人找人为节妇做法事,赵家女就在床上作出叩拜的样子,并说:“这样重大的冤屈,终究是忏悔无法化解的。等六月四日人都到齐后就可以结案了。”

到了五月,赵家父母仍给女儿用药食调治,都是珍贵的药材,赵家女就扔到地上,并说:“你是罪人,怎么能吃这个?”

赵家女清醒时,偶尔会谈到,家中祸福,都会得到应验。她嘱咐兄弟说:“我今世并没有做什么恶事,只是因为前世犯下的错误而遭此磨难,希望你们好好侍奉父母,努力做个好人。”

到了六月的期限,赵家女就死了。

浙江省绍兴1803年的衙门版画平面图。(公有领域)

嫂子找顾氏索命

乾隆年间,江苏无锡邹剑南娶妻顾氏,三年后才有了身孕。然而,生下孩子没几天,顾氏下体就开始溃烂,疼得她日夜不停地号哭。

一天,她突然自言自语道:“恭喜姑娘啊,头胎就生了儿子,我今日特来索命,你不要害怕。”在场的人十分惊骇,再三追问顾氏是何原因。

顾氏说:“我恐怕一病不起了。我还未出嫁时,和嫂子本没有什么嫌隙,只因偷藏过她的一只金镯子,以致嫂子不停地咒骂。后来我母亲答应给她赔偿,但嫂子却一定要原物。当时嫂子刚刚因小产正在服药,我就暗中将盐水掺入其中,导致嫂子血晕而死。这件事已经过去好几年了,现在嫂子也在我产后来索命,而且从早到晚坐在我的床上,所喝的药都被她用嘴吹气,我的病怎么能好得了呢?”

等到顾氏快断气的时候,是一会儿清醒一会儿昏迷。在一次清醒时,她说:“我已到阴司受审,被用拶子夹两手和两脚,痛苦难忍。”家人掀开她的被子,看见她的手脚果然呈青紫色,如同遭受酷刑一般。很快,她就死了。时间是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钱泳先生听说后记录下来,后来告诉了梁恭辰,载于《劝戒录》中。

图为甘肃兰州鲁土司衙门。(Shutterstock)

害死新生儿 三十年后被索命

钱泳先生还讲过一件发生在自家的事情。他的侄媳妇杨氏,出嫁后生了一子一女。有一天,她突然发狂,攀爬墙头,登上屋顶如履平地。大家都不知道怎么回事。

一天晚上,杨氏忽作吴兴的口音说:“大娘娘,我找了你三十年,原来你在这里啊。”杨氏身边的婢女仆妇十分惊骇,有明白的知道是被附体,就问:“尊神从何处来,有什么冤孽结下?”

那个人借杨氏之口回答说:“我本是某人的妾室,主人死时我正怀有身孕,大娘娘却想让她的内侄作为继承人。等到我分娩,生了个男孩,大娘娘假装高兴。没想到在孩子出生三天后洗澡时,她竟然将绣花针插入小儿的肚脐中,孩子啼哭而死。我因为失去了儿子,所以也自杀了。死后方才知晓这其中的缘故。我已经向城隍神告了状,要不了多久,就要来抓你了。”说罢,大笑不止。

从那个冤死的妾室所言看,杨氏为了不让妾生的儿子争财产,就将其害死。没想到,终究逃不过惩罚。

果然,没过几天,杨氏愈加疯狂,还伏地呼号,好像正在遭受刑罚,不久就死了。

报应虽然迟来了三十年,天理昭昭,疏而不漏的。

——转自《正见网》

责任编辑:王愉悦#

推荐阅读: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有一种美德叫拾金不昧,从古至今,拾金不昧者皆有福报,或是发家,或是后世子孙发达,或是高中,或是疾病去除。不信,看看清朝梁恭辰所着的《劝戒录》中记述的几个故事。
  • 清朝江苏溧阳县县衙中,有一名掌管刑事诉讼的书吏,姓焦。他为人正直,常常为众人排忧解难,因此为乡人所尊敬。他邻居家的儿子,年龄不到十八岁,但却好勇斗狠,焦某少不得为他调解事端,是故邻家子对他十分感激。
  • 更多证据显现,灵魂真的存在,拥有多世记忆!前世残酷折磨囚犯,泰国医院院长怎样才能还清罪业?《未解之谜》
  • 古今中外,在剧火的大灾难发生时,谁能让“神出手”得到奇迹福祐呢? 本文这些真人实事给了我们参考的好指引! 而且我们可以看到,善有善报,可能是事后报,也可能是立即就报!报应不爽呀!
  • 清朝撰写《劝戒录》的梁恭辰的父亲曾担任江苏布政使,与苏州江铁君是以诗文相交的朋友。江铁君曾出家为僧,后又还俗,回归儒学,不过他应该还是相信因果报应的。他曾讲了这样几件离奇之事。
  • 常人中有“好人没好报”这样的说法,意思是有些人做了善事,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善报,甚至还遭遇不好之事,因此感觉老天不公,甚至抱怨老天。殊不知天理衡量着一切,祸福早已注定,好人遇到的坏事,恰恰是老天在帮你消减之前的罪业,以让你在消减完罪业后,来世得福报。清朝梁恭辰编撰的《劝戒录》中记述了两个耐人寻味的故事。
  • 清朝安徽商人汪某,在浙江一带从事盐业生意。他性格素来豪爽,虽每日与钱打交道,却并无利欲之心。
  • 善有善报,自古不虚。据清朝梁恭辰的《劝戒录》记载,浙江仁和县(今杭州市)有一位汪先生,世代经营盐业,家道殷实。
  • 人们常说善恶有报是天理,那么如果心有所求的善举,善报又如何呢?若仅是心生妒嫉的一念也会遭恶报吗?这两个故事耐人寻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