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文鞭影》十二文(2)

看《龙文鞭影》学典故:袁安卧雪 仁杰望云

正见神传文化编辑小组
五代 前蜀,李昇《袁安卧雪图》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139
【字号】    
   标签: tags: , ,

【原文】

yuán ān wò xuě ,rén jié wàng yún 。

袁安卧雪,仁杰望云。

ㄩㄢˊㄢㄨㄛˋㄒㄩㄝˇ,ㄖㄣˊㄐㄧㄝˊㄨㄤˋㄩㄣˊ。

袁安卧雪,仁杰望云。

【注释】

(1)袁安:字邵公,东汉汝南汝阳(今属河南)人。官至司空、司徒,和帝时,窦太后临朝听政,袁安不畏权贵,多次上书仗义直言,弹劾窦氏外戚的不法行为。
(2)卧雪:指贤士生活贫苦但品德高尚。
(3)仁杰:狄仁杰,字怀英,唐朝并州太原(今属山西)人。曾任大理丞,刚正廉明,判决大量积压案件,为摘奸除恶的大法官。武则天时宰相,为复兴唐室的忠臣,封梁国公。
(4)望云:比喻思亲。

【语译】

袁安雪天僵卧而不敢劳烦他人,狄仁杰望见白云孤飞而思念双亲。

【人物故事】

袁安

据《汝南先贤传》,有一年下大雪,地上积雪一丈多。洛阳县令亲自出外巡视,看见民家都有扫雪外出的痕迹,路上也有讨饭的人。但到袁安家门口,积雪未扫,使得无路可走,大家以为袁安已经死了。县令命人扫除积雪进入屋内,见袁安僵直地躺着不动。问他为何不出去,袁安说:“大雪天人们都饿坏了,不应该干扰别人。”洛阳县令认为袁安很贤德,推举他为孝廉。

狄仁杰

据《旧唐书‧狄仁杰传》,狄仁杰担任汴州判佐时被官吏诬告,工部尚书阎立本当时为河南道黜陟使,阎立本接见狄仁杰后告诉他:“孔子云:‘观过知仁矣。’(观察此人的过失,就能知道他是否为仁德之人了。)您可说是海角明亮的珍珠,东南遗落的宝物。”推荐他担任并州都督府法曹。

狄仁杰画像,作者不详,现藏于费城艺术博物馆。(公有领域)

狄仁杰的双亲住在河阳,狄仁杰前往并州途中,登上太行山,向南望见白云独自飘飞,对跟从的侍者说:“我的双亲所住之处,就在这片云下面。”他远望伫立了很久,直到白云飘移了才走。狄仁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超越一般人。

在并州时,同为都督府法曹的郑崇质,母亲又老又病,郑崇质将被派往边远地方。狄仁杰对他说:“你的母亲有重病,你怎么可以出使远方,留给亲人相隔万里的忧虑呢?”于是拜见长史蔺仁基,请求让他代替郑崇质去。当时蔺仁基与司马李孝廉不合,听说这件事,对李孝廉说:“我们难道不觉得惭愧吗?”从此便和好如初。

【说明】

袁安在大雪天虽然又冷又饿,仍然先考虑别人,足见其贤德,故而受到洛阳县令的赏识。狄仁杰望云思亲,并能推己及人,代替同事远行,让郑崇质重病的母亲得以安心养病,也使得长史蔺仁基深为感佩,去除私心与李孝廉重修旧好。子曰:“德不孤,必有邻。”善的美德影响深远,必有仁人君子的共鸣,袁安正义仁厚的品德且福荫了后代子孙。

《后汉书‧袁安传》记载,袁安举为孝廉,被任命为阴平长、任城令,所在官吏和百姓都对他敬畏爱戴。任楚郡太守时,因楚王刘英谋反一案,牵连数千人,多人死罪,袁安审明无明显涉案证据者,得以出狱的有四百多家。任河南府尹时,政令严明,但他常说:“凡是读书人做了官,高则盼望当上宰相,下则希求做个州牧郡守。但囚禁犯人,是我这府尹所不忍去做的啊!”听到的人都很感动而自我勉励。任内十年,京师政风严谨,在朝廷名望很高。历任太仆、司空、司徒,守正不移,力阻窦宪(窦太后之兄)无故出兵匈奴,弹劾窦景(窦太后之弟)擅自调兵,惊扰官吏人民,郡守妄自听从窦景命令,应当诛杀示众。上奏司隶校尉、河南尹阿附窦氏外戚,无守节之义,请求免官治罪。窦氏大恨,但袁安向来品德高尚,也无法加害于他。

袁安后代子孙显赫,自他起四代都有人当上三公之位,为东汉世家望族。范晔在《后汉书.袁安传》中评论说:“陈平多设阴谋,知道自己后代必然破败;邴吉积有阴德,夏侯胜看出其子孙必当封侯。果然陈平的曾孙陈掌不得接续封侯,而邴吉之孙邴昌继承了博阳侯,虽然不尽相同,无法深究,但大致如此。袁安周旋于窦氏之间,为皇室竭尽心力,引用义理而典雅端正,可说有志匡王室之臣的显赫功业。袁安任楚郡太守时,审理楚王刘英谋反的案件,未曾陷人于罪,其仁厚之心足以延及后代子孙。袁安的子孙盛极一时,不也是应该的吗?”

——转自正见网

看更多 【龙文鞭影】系列

责任编辑:王愉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