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25年02月28日讯】(大纪元记者王君宜编译报导)日本面临日益严重的高龄化问题与护理人力短缺的挑战,人工智能(AI)与机器人技术或成为解决方案,但机器人是否能完全取代人力,业界看法不一。
据路透社报导,近日,在东京的一场技术展示中,一款AI驱动的人形机器人AIREC被演示如何协助卧床的长者进行翻身,这一动作有助于更换尿布或预防褥疮。这款重达150公斤(约330磅)的机器人是未来“智慧护理”的雏形,旨在减轻日本日益加剧的护理人力危机。
AIREC由早稻田大学教授、日本机器人学会会长菅野重树(Shigeki Sugano)领导的团队开发,并获得日本政府资助。菅野教授表示,考虑到日本社会的高龄化趋势与低出生率,在医疗、护理以及日常生活中,机器人将扮演愈发重要的角色。
高龄化危机加剧 护理人力告急
日本是全球高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人口结构正在发生剧烈变化。2024年底,二战后婴儿潮(1947-1949年出生)世代已全部年满75岁,导致对护理服务的需求急剧增加,进一步加剧了护理人力短缺的问题。
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最新统计,2024年日本新生儿人数创下历史新低,仅720,988人,较前一年下降5%,且连续九年减少。
同时,护理行业的劳动力缺口日益扩大,2024年12月日本护理行业的求职比例为1:4.25,即每1名求职者对应4.25个职缺,远高于全国平均的1:1.22,显示护理人手严重不足。
虽然日本政府已放宽部分移民政策,允许外籍护理人员进入该行业,但截至2023年,外籍护理工作者人数仅约57,000人,仅占整体护理人力的不到3%,难以有效填补劳动力缺口。
机器人成为护理新选择
在护理人手短缺的压力下,许多日本的养老机构开始引入机器人来辅助照护。日本连锁养老机构善光会(Zenkoukai)营运总监宫本隆史(Takashi Miyamoto)表示,目前机构内的护理人员已经在勉强维持现状,但未来10到15年内,情况可能会更加严峻,科技或将成为唯一的解方。
目前,善光会已经在部分机构导入机器人应用。例如,在养老院内,小型机器人透过唱歌与带领长者做伸展运动来辅助护理人员,而智慧睡眠监测传感器则能追踪老年人的睡眠状况,减少夜间护理人员的巡视次数,提高工作效率。
类人机器人仍存技术挑战
尽管护理机器人展现出巨大的潜力,但其发展仍然面临技术挑战。虽然特斯拉等公司正在开发Optimus这类机器人,但菅野教授指出,目前大多数机器人仅用于家庭清洁或工业生产,而真正能够与人类安全互动的护理机器人,则需要更高级的精准度与智能技术。
他强调,当机器人涉及护理领域时,如何确保安全性与人类动作的协调性,将是最大挑战。人类的护理需求因人而异,而护理机器人必须能够精准理解每位长者的需求与行为模式,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AI机器人能否取代人力?
AIREC的设计目标是协助老年人进行日常护理与家务,例如协助坐起、帮助穿袜子、简单烹饪与折叠衣物。然而,AIREC目前仍处于开发阶段,预计最快2030年才能投入实际应用,初期价格预估为1,000万日圆(约6.7万美元),对许多养老机构而言仍属昂贵投资。
对于机器人是否能够取代护理人力,业界看法不一。善光会的看护人员伊藤隆树(Takaki Ito,音译)表示,若AI机器人能够充分理解每位长者的生活习惯与个人特质,未来或许能够直接提供护理服务。但他认为,机器人无法完全取代人类护理人员,最理想的未来应是机器人与人类协同合作,共同提升护理品质。
随着日本人口结构的变迁,AI与机器人技术正逐步成为护理行业的重要辅助工具。然而,护理机器人的发展仍面临技术、成本、伦理及社会接受度等多重挑战。如何在科技创新与人性化护理之间取得平衡,将是日本护理行业未来的重要课题。◇
责任编辑:李沐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