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天皇太后——萧绰

作者:云菲
萧绰,中国古代辽朝皇后。(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841
【字号】    
   标签: tags: , , , , ,

契丹族原为唐朝臣属,唐朝末年,首领耶律阿保机于916年称帝建国“契丹”。契丹屡次南下中原,之后阿保机之子耶律德光灭后晋,改国号为大辽。 辽景宗继位后,诏封宰相萧思温的女儿萧绰为贵妃,后册封为皇后。萧绰(公元953年—公元1009年),小名燕燕,就是让北宋王朝损兵折将的萧太后,辽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改革家。

公元970年,辽景宗最得力的大臣萧思温遇刺身亡,皇后萧绰精明能干,体弱多病的辽景宗便让她辅助处理朝政。公元972年,萧绰生下皇长子耶律隆绪。随着辽景宗的身体每况愈下,最后直接把朝政完全交给萧绰。公元982年,35岁的辽景宗驾崩,遗诏立耶律隆绪继位,国家大事由皇后决断,并立耶律斜轸和韩德让为顾命大臣。29岁的萧绰从此成为皇太后,开始临朝听政。

一、对内

辽圣宗耶律隆绪继位时只有10岁,所谓“主少国疑”,随时可能发生逼宫叛乱。面对险恶的局势,萧太后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最后控制兵权、巩固地位,以和平方式实现了皇权的平稳过渡。她将顾命大臣韩德让、耶律斜轸分别任命为南北院枢密使,统率御林军主持朝政,又任命杰出将领耶律休哥为南京留守,负责边防军事。

政权稳固后,萧太后就着手整治政弊,革新法度,强国富民。萧太后大力任用汉人为官,提倡汉化,重用以韩德让为首的一批汉人将领,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效仿隋唐时期科考模式,开科取士,获得大量人才为国效力。萧太后还确立了官员考核制度、整顿吏治,奖励勤勉清正的官员,打击贪赃枉法、阿谀逢迎等不良行为,朝廷不良风气逐渐得到校正。

农牧业生产是萧太后非常重视的。她制定、推行保护农田的措施,对农区进行整顿,完善法令制度,减轻人民负担,以免税方式鼓励农民开垦荒田,诏令劝导百姓种植树木,对发生旱灾、蝗灾、涝灾的地区施以救济,以国有牲畜、谷米救济贫民、饥民,劝富济贫,下令诸军将领不得在规定时限之外打猎,以免妨害农事,辽国的农林与畜牧业都得到了大力发展。

辽国有世代沿袭的民族偏见,法律对待汉人极不公平。例如契丹及汉人相殴致死,其法轻重不均,这都导致民族对立、社会分裂,不利于国家发展。对于此类法律,萧太后予以更改,规定是凡辽国子民,无论是契丹还是汉族,一律平等对待。

以前,特权阶层如果触犯法律、侵犯百姓利益,常常逃过追查,萧太后以“王子犯法与民同罪”的原则制定新法,权贵即使对待自家奴仆也不可随意杀戮,否则依法论罪,切实地保障了百姓利益。

萧太后建立了上诉制,允许冤屈者或者遭受过重刑讯的百姓到御史台告状,她还派遣专人巡查各地,清理陈年旧案,洗雪冤屈,甚至亲自判决积压案件。当时有一个非常残酷的“连坐”之法,统和初年,北院宣徽使耶律阿没理向萧太后进谏,希望能够免除此恶法,以免祸及无辜,萧太后立即采纳,并将其载入律书。罪犯也得到人性化对待,以前死刑犯的尸体需要示众三天才可收尸,萧太后改为隔日一早就可收尸。

萧太后一直重视培养军事力量,对将士奖罚分明、管理严格,巩固边防力量。当时辽国最大的威胁是宋朝,她将出色的军事将领耶律休哥、萧道宁等人派往与宋朝相邻的边境镇守,并授意他们,一切以抵抗宋军为宗旨备战。

据《辽史‧刑法志》记载,萧太后实施变革之后,辽国“国无幸民,纲纪修举,吏多奉职,人重犯法”,“统和中,南京及易、平二州以狱空闻”,辽国上下呈现一片繁荣兴旺的景象。随着辽国逐渐强大,周边多个部族、小国前来朝拜、归附。回鹘、于阗、女真、突厥、鼻骨德、阿萨兰、铁骊、高丽、室韦、党项、吐谷浑、夏国等纷纷派使者进贡。吐浑还金、回鹘安进、吐蕃独朵等人从北宋前来归附,北女真四部、乌昭度也请求内附辽国。

萧绰,中国古代辽朝皇后。(公有领域)

二、对外

公元986年,宋军分三路对辽国发动了大规模讨伐。刚开始宋军占据优势,取得了一些胜利,但是随着战事深入,辽国逐渐转败为胜。萧太后亲自披挂上阵,一面率军与宋军正面交战,一面派人从后路包抄宋军,断其粮道,并形成夹攻之势,导致宋军伤亡惨重,损失牛马、器械无数,节节败退,最后只得退兵。

公元987年,辽圣宗率百官给萧太后上尊号为“睿德神略应运启化承天皇太后”,行礼完毕后,群臣又给辽景宗上尊号为“至德广孝昭圣天辅皇帝”。隔日朝廷下诏对将士们论功行赏。

公元988年,辽军逐步击破各路宋军,屯驻宋朝境内。其后,辽军不断派兵南下进攻宋朝,宋朝幸有大将杨延昭等人奋起抵抗,才一次次击退辽军。

宋朝大将杨延昭。(公有领域)

公元1004年,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20万大军再次进攻宋朝,一路势如破竹深入宋朝境内,直达澶州(今河南濮阳)北城,离宋都东京只有一河之遥。但是在辽军统帅萧挞凛被射死之后,辽军士气低落。而宋真宗在宰相寇准等人力劝之下亲自出征迎战,宋军士气大振。

战事对辽军越来越不利,在危机情势下辽军提出和谈,宋真宗本来就是被寇准等人架着出来抵抗的,即使宋军占据优势、有机会打败辽军,他却无心恋战,不顾寇准等人反对,立马同意和谈。最后双方达成协议,结为兄弟盟国,但是宋朝需每年向辽国缴纳绢20万匹、白银10万两,这对宋朝而言是一个耻辱。因议和地点在澶州城下,故称“澶渊之盟”。自此结束了宋辽战争,维持了上百年的和平局面。

三、教子

萧太后对辽圣宗耶律隆绪的培养和教育是十分成功的。耶律隆绪自幼喜好书法,十岁便能赋诗,他还精通射箭、音律、绘画。耶律隆绪宽仁孝顺,做事谨慎,在萧太后的影响下,他锐意进取,对内勤政爱民,对外东征西伐,他执政期间辽国版图得以扩张,《辽史》赞语:“辽之诸帝,在位长久,令名(美名)无穷,其唯(辽)圣宗乎!”

萧太后对耶律隆绪的管教也是严格的,如果发现有过错,就会不留情面地指正,不溺爱袒护。耶律隆绪少时不参与朝政,由于他性情温和,左右侍从爱和他说笑话,萧太后知道后进行了严厉杖责,耶律隆绪也少不了被问责,萧太后还检查耶律隆绪的衣服和御马。

耶律隆绪爱好狩猎,大臣多有进谏,但耶律隆绪只是暂时收敛,并未根本改正。公元997年,耶律隆绪又去松林狩猎,萧太后知道后告诫道:“前圣有言,欲不可纵,吾儿为天下主,驰骋田猎,万一有衔橛之变,适遗予忧。其深戒之!”因此耶律隆绪有所收敛。

公元1009年,辽圣宗亲政一个月后,萧太后在行宫病逝,享年57岁。

辽国存在两百多年,萧绰摄政长达40年,她和辽圣宗在位期间是辽国的鼎盛时期:政治稳定,经济、文化、军事、农牧业、商业都得到了大力发展,疆域也达到了史上空前。萧绰是中国历史上一颗耀眼的明星!

《契丹国志》
宋史
辽史

——转自正见网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西晋的华丽深宫内,住着一位特殊的皇妃。她既没有显赫的家世,也没有倾国的容貌,反而姿陋无宠,体弱多病。但她凭借独一无二的才德,位居众妃嫔之首,深受宫人礼敬。当三千佳丽湮没于历史洪流,人们却记住了她美好的姓名。
  • 日本人为何对杨贵妃情有独钟?贵妃墓中葬的是谁?山口百惠原来姓杨,她真的是杨贵妃的后代?
  • 卫定公的夫人定姜丽于文辞,中国最早的送别诗,有一传说是她写的。定姜聪明有远识,又能有大忍之心与忍辱的功夫,她的一生如何发挥母仪天下的作用呢?
  • 战国时代齐国有一位女子以丑闻名,写书的人说她是天下第一丑女。然而,无盐女却请求嫁给万乘之君,而且当上了王后。她到底是怎样作到的呢?
  • 明成祖朱棣皇后,有勇有谋、能文能武,攻城时披铠甲迎战,盛世时著书立说。她薨逝后,皇帝追思不已,终身不再立后。
  • 隋文帝和独孤皇后,四十余载心血相融,夫唱妇随,携手开创帝业,做到了终生毫无保留的相互信任。夫妻情义天高地厚,少年誓约竟白头不渝,成就了中国古代帝王后宫生活的奇迹。
  • 成吉思汗之妻——光献皇后孛儿帖,蒙古族世世代代都在歌颂她:“有日月一样的光明,大海一样的心胸。”坐落在今蒙古境内的呼和淖日湖和察汗淖尔湖,一大一小,在阳光下相互映衬,被蒙古族的后世奉为神湖,因为成吉思汗和孛儿帖的婚姻就从这里开始,是他俩一生心心相印的象征。
  • 唐太宗文德皇后——长孙皇后,是一个非常喜欢读书的皇后,梳头时都不忘把书卷放在面前读上几页,她时刻提醒自己:自己首先是皇后,然后才是女人。她言行必循礼法,为了做一个合格的好皇后,她甚至著书三十卷,只为自律。长孙皇后被唐太宗誉之为“嘉偶”、“良佐”。
  • “尧舜”是中国古代的政治典范,作为一个女人,诚孝张皇后获得“女中尧舜”的称号。600年前的这位传奇女人,以出色的政治才干,默默地站在幕后,辅佐三代帝王处理朝政。她从来没有走上前台,没有垂帘听政。她只是谨守妇道,做了一个女人该做的,就为她的时代带来了安定与福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