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流传奇】邵家臻:“非常社工”的一生

文/林一山

人气 371

【大纪元2025年02月21日讯】(大纪元记者林一山报导)有人把社工比喻为“北斗星”,究竟邵家臻这颗星,照亮了多少人?社福界前立法会议员邵家臻今年1月10日因胃癌病逝,并在2月15日举行安息礼,享年55岁。他从开始关怀弱势,后成为社工,他担任大学讲师、立法会议员、参与社运、成立囚权组织“石墙花”,在生命的最后修读神学,走过短暂又色彩缤纷的一生。在邵家臻离世后,各界人士纷纷发文表示哀悼,他的安息礼上有逾千人到场送别,他生命背后又有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

2025年2月15日邵家臻安息礼,逾千人出席。(邵家臻治丧委员会提供)

二十多年前,在荃湾街头,一名年轻人捡到两只刚出生的流浪猫,却因家人反对无法带回家。他选择将猫托付给最信任的青年中心社工,而这位社工二话不说收养了它们,并陪伴它们度过将近二十年。这位年轻人,正是后来成为知名导演的翁子光,而那位“非常社工”,就是邵家臻。

邵家臻资料照,摄于2020年12月。(余钢/大纪元)

翁子光眼中的“非常社工”

邵家臻曾经拥有多重身份,包括社工、作家、立法会议员、大学讲师、电台节目主持人等等。每当有人提起邵家臻,可能用不同的词语形容他,而最多人形容他是“非常社工”。

邵家臻出生于基层家庭,早年在葵涌石荫邨成长,先后就读汇基书院及宣道会陈瑞芝纪念中学。他读书不算太好,曾经重读中五。

邵家臻在1989年入读浸会大学社会工作系,毕业后加入社工界,于新界西从事青少年外展工作十多年,包括辅导边缘青少年。而其中一个,就是在荃湾圣方济中学、正就读中三级的翁子光。翁子光对邵家臻十分欣赏,他分享往事谈到,初次见面,就觉得邵家臻很“有型”,那时候邵家臻刚刚入职。

翁子光回忆:“当时我觉得他是‘非常社工’,因为那时候很多社工都很闷、很有家长的感觉,但他却是很随意。那时候很流行一人一炉火锅任叫,他带我们去吃火锅……”

邵家臻当年在荃湾担任青少年社工,不仅陪伴年轻人,也深信社工不只是辅导者,更应该是同行者。他带着年轻人吃火锅、玩乐,却又能带领他们关心社会,组织“青年议会”,让年轻人直接向政府官员反映意见。在当时,这样的做法极具前瞻性,也让他与年轻人建立了深厚的情谊。

“养猫肥仔”的由来

在荃湾做青年社工期间,最经典的事件可能是一宗养猫事件。翁子光在街上拾获两只初生流浪猫,由于家人反对收养,所以他把猫带到青年中心。最终,邵家臻把它们带回家饲养,养了十几二十年。邵家臻原本只打算带走一只,却被同事批评“没有同情心”,最后干脆全部收养,翁子光的奶奶称呼邵家臻为“养猫肥仔”。

翁子光执导电影《爸爸》剧照,影片的中的流浪猫角色是导演本人的经历。(高先电影提供)

后来,翁子光也养了猫,就是电影《爸爸》里饰演“三花”的阿花。在电影里,妹妹把“三花”从荃湾街头带回家收养的情节,原来正是导演本人的经历。

但很可惜,他们两人的欢乐时光已经成为回忆。1月10日,在邵家臻病逝消息传出后,翁子光随即在Facebook发帖,表示“致我最深切的哀悼,我最好的朋友”。

2019年10月17日,立法会议员邵家臻在立法会《施政报告》答问会上。(宋碧龙/大纪元)

生命影响生命 全方位的社工媒体人

邵家臻曾说:“我以前年轻的时候,看到无论刘松仁、周润发(饰演的社工),或者我读书时听到社工怎样维护艇户事件,社工行得很前、很英勇,我(对社工)整个印象都是这样……”这种对社工的想像,驱使他投身于基层服务。

90年代,政府进行大规模的清拆天台屋行动,多次引起居民的反抗。融乐会创办人王惠芬最近忆述,在1994年,她还是社工系学生,当时老师带着她和同学们进入社区,考察(荃湾)天台屋事件。九十年代政府展开“滚石行动”,清拆天台屋。天台屋住户搞过游行、向房屋司黄星华请愿、向立法会议员求助、请求媒体报导,最后天台屋仍被清拆。清拆过后,居民不满不获原区安置,在黄历新年期间到民政处门外露宿抗议。当年街坊长期露宿街头,王惠芬看见一个穿着吊带牛仔裤的男子在场,每次去都会见到他的身影,那就是在青年中心工作的邵家臻。即使这并非他的职责范围,他仍愿意在下班后陪伴无家可归的街坊。

邵家臻的社工生涯并未止步于社区,他选择将影响力扩大至社会议题,除了应付青年中心工作之外,还会用行动关心社会上其他弱势社体。他曾策划周秀娜(香港著名模特、演员)支持最低工资33元的宣传片,打破大众对政治运动的刻板印象。他深信社会议题应该是全民关心的,不论是基层、劳工,甚至是娱乐圈人士,都有权参与其中。

由2007年开始,邵家臻转到浸会大学社工系担任讲师,同时主持电台节目、电视节目、出书,成为媒体红人。他擅长用幽默、非典型的方式,去讲述社会议题。

其中一件经典事件是,2010年,邵家臻向“民间争取最低工资联盟”献计,邀请当时的人气女模特儿周秀娜拍片,支持立法制定最低工资时薪33元,对抗立法会议员张宇人的20元,成为一时佳话。张宇人曾经因为于最低工资立法争议持有反对意见,建议将最低工资水平订为20港元以下,被批评为“廿蚊张”。

邵家臻当时解释,这个构思的背后,是想表达一个“你想不到的人,其实都支持33元”的信息;最低工资不应只是学者、劳工界关心,其实人人都应该关心!好像外国社运,不时都有一些有影响力的艺人出来站台。

逾20名青山湾入境事务中心(CIC)被羁留的人士,因被无限期羁留,绝食抗议15日。2020年7月13日,前社福界立法会议员邵家臻(左二)向联合国难民署投诉事件。(宋碧龙/大纪元)

从立法会到囚室:不屈的灵魂

随着邵家臻在社会议题上介入得越来越深,在社运场合亦经常看到他的身影。2014年反国教运动占领金钟政府总部“公民广场”、民阵游行集会,大家都会看到邵家臻担任司仪。而最轰动的当然是2014年长达79天的雨伞运动,“占中十死士”之一的邵家臻经常在金钟占领区担任司仪。

2019年4月24日,前社福界立法会议员邵家臻被判监8个月。(李逸/大纪元)

2016年,邵家臻当选为社福界立法会议员,与张超雄等人一同为弱势群体发声,关注囚权、综援、无家者等议题。然而,他的政治生涯也伴随着社会运动的动荡。2019年,他因参与雨伞运动,被控“煽惑他人犯公众妨扰”、“煽惑他人煽惑公众妨扰”被判入狱八个月。

在求情信中,他写下:“想提醒生活在黑暗的人,不要习惯黑暗,也不要因为习惯而为黑暗辩解,甚至倒过来嘲笑那些寻找光明的人。”“入狱不会是句号,也绝不应该是句号。在争取公义的路上,今天的判决可以是逗号、分号,甚至是问号、感叹号,但肯定不是句号。”“警告威权政府,即使你们杀掉所有公鸡,也无法阻止晨曦的到来。”

2025年2月15日邵家臻安息礼期间展出的遗物。(邵家臻治丧委员会提供)

关注囚权 石墙开花

即使出狱后失去立法会议席、浸会大学的教席,邵家臻仍未放弃对在囚抗争者的关怀。2019年10月,邵家臻出狱。当时在反送中运动大时代下,他比以前更加积极跟进在囚人士的人权。他成立囚权组织“石墙花”,为监狱内的社运人士提供物资、书信交流,甚至成功争取监狱安装牛角风扇,以改善囚犯的生活环境。虽然“石墙花”因压力解散,但他亦会时常探监,到网台节目讲述监房的状况,继续为囚友发声。

邵家臻纪念书刊封面。(邵家臻纪念书刊制作组提供)

他不屈的精神,到他去世的最后一刻,也没有改变。2024年11月,他向公众公布自己罹患胃癌。被诊断为3C期胃癌,随后接受手术入院切除半个胃、附近的淋巴组织、部分肠脏及胰脏。今年1月需要插鼻喉、无法说话,临终前需要接受纾缓治疗。

在病榻上,他写下《无胃的用人:谁治愈谁》,在安息礼拜期间的纪念册,序言是他留下的一句话“I am losing weight, not faith.”(我日益消瘦,失去了体重,但没有失去信念。)“I do the best and let God do the rest.”(我已尽力而为,让神做余下的事。)在尾页,他留下一句手写的“大家精神d”和自画绘像,以及黑底白字的提醒:“越黑越见到星光,不要怕黑”。

邵家臻的一生,用生命践行社工的理念“生命影响生命”。基层出身,出于对香港的爱,立志服务社会,从基层社工到立法会议员,从街头抗争者到监狱中的良心犯。当他看到社会出现不公时,敢于发声。在过去十多年社运火红年代下,他渐渐走到政治风眼。最后,跟香港的民主自由一起殒落。不过,他的精神必定会永远长存于我们的心中。#

从渔村到大都会,香港隐藏着杰出人才。有人说香港是冒险家的天堂,也是智慧与勤奋者的港湾。香港人的文明、勇气和骨气,在关键时刻,表现了极大的宽容与爱心。“香港人”已经代表了一种精神,无论在世界的哪个角落,都能继续发光发热。也有一个个与香港结缘的特别人物,为香港的文化和精神增添色彩。且看全新节目《漂流传奇》,走进一个个当下的大人物、小人物,分享他们的人生传奇。

本期《漂流传奇》全部内容,敬请线上收看。

——《漂流传奇》制作组

责任编辑:连书华

相关新闻
【珍言真语】邵家臻:亲历监房闷热 联署促改善
港书展2024|最少8书被“劝”下架 邵家臻质疑变文字监狱
邵家臻胃癌手术后再入院 需插鼻胃喉、无法说话
港前立法会议员邵家臻告别式举行 千人送别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