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企业新战略:除了中国 供应链在哪都行

人气 3827

【大纪元2025年02月18日讯】(大纪元记者李言编译报导)据《华尔街日报》报导,越来越多的西方科技公司正采取“Anything But China”(ABC,即“任何地方都行,除了中国”)策略,加速供应链撤离中国。

随着美中贸易紧张局势升级,企业已不再满足于“中国+1”(China Plus 1)战略,而是大规模转移生产线。

“所有公司都在寻找中国的替代方案。”马来西亚半导体工业协会主席黄秀海(Wong Siew Hai)表示,企业已从“即时生产”(just-in-time)转向“以防万一”(just in case)。

之前中共严苛的COVID-19(中共病毒)封锁政策,已经导致iPhone手机、汽车等多个产业的供应链受阻,促使大量西方企业撤离中国,转向越南和印度。

随后,美国对中国半导体产业实施出口管制,加速了这一转变。科技业高管曾预计,若唐纳德‧川普(特朗普)重返白宫,将进一步推动企业供应链的去中国化。新一届川普政府近期已对所有中国进口商品加征10%关税,并计划进一步提高。

与过去仅迁出组装环节不同,标普(S&P)报告指出,当前的供应链转移涉及传感器、印刷电路板(PCB)和电力电子设备等关键元件,需大量前期投资,使撤离中国的趋势更具长期性。

半导体供应链加速外移

美国对中国半导体产业实施出口管制,限制获取先进芯片(晶片)和设备,加速了供应链的转移。2022年美国禁止向中国出口人工智能(AI)芯片后,AI服务器的生产逐渐转向墨西哥和马来西亚。

美国《芯片与科学法案》(CHIPS and Science Act)规定,获美国补贴的企业10年内不得在中国扩大产能。应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科林研发(Lam Research)等美国企业正剔除中国供应商,先进能源工业公司(Advanced Energy Industries)计划关闭中国工厂,转移至菲律宾和墨西哥。

越南正在积极吸引半导体产业的投资,计划提供税收优惠。英伟达(Nvidia,辉达)已在越南设立研发中心,迈威尔科技(Marvell Technology)扩展了当地的工程师团队,并裁减中国研发团队。

中国产业受挫 东南亚成最大受益者

从智能手机到笔记本电脑,电子产品供应链正在外移。中国美国商会调查显示,30%受访企业计划转移生产基地,四分之一的科技公司已开始撤离中国供应链。

2023年东南亚吸引2,300亿美元外资,比2018年增长48%。英特尔(Intel)、美光(Micron Technology)等公司已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投入巨资。惠普(HP)在泰国增设笔记本电脑生产线,马来西亚槟城则生产最先进的AI服务器。

中国笔记本电脑产量占全球近100%,但TrendForce预测,2024年占比将降至80%,越南与泰国的生产能力正迅速提升。泰国笔记本电脑出口量四年内增长近八倍。

在美中关系恶化冲击之下,许多中国企业也在西方客户要求下设立海外工厂。例如,新易盛通信技术公司(Eoptolink Technology)已在泰国扩建。

责任编辑:林妍#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中国经济低迷拖累 瑞士名表销售和利润急降
美中关税战加剧 外资避开中国股市成新常态
分析:中共推动小银行合并潮 加剧未来风险
“你死我活”美关税下中国出口商竞争激烈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