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25年02月16日讯】(大纪元记者郑孝祺综合报导)埃里克·黄(Eric Huang)没有按照传统从上海回老家过年,他担心父母可能会催婚,从而导致谈话不愉快。
“我们经常在电话里谈论(结婚),所以如果我回去,我知道会发生什么。”32岁的黄先生对《金融时报》说。他表示,父亲对自己没结婚感到不满。
“他也会谈论孩子……不仅仅是结婚。”他补充道。
当今中国想结婚的年轻人越来越少。2024年,中国结婚率暴跌20%,创历史新低,原因是年轻人抵制中共政府敦促他们安定下来多生孩子的要求。
中共民政部发布数据显示,中国结婚率从2023年的770万下降到去年的610万。这一数字还不到2013年登记数量的一半,是自1986年开始有记录以来最低水平。数据还显示,2024年有260万对夫妇申请离婚,比上一年增加1.1%。
中共几十年来一直严格限制生育,包括独生子女政策,导致中国人口已连续三年下降。适婚年龄的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出生率也下降。
适婚年龄的人对婚姻和孩子不感兴趣
随着中国面临人口减少和老龄化问题,中国经济面临威胁,中共政府开始希望人们生育更多的孩子。但却遭到年轻人的反感,因为中国经济持续低迷,房地产危机未解,年轻人面临着严峻就业市场和高生活成本,以及教育体制和儿童保育成本飞涨的现状,适婚年龄的人对婚姻和孩子不感兴趣。
《金融时报》报导,28岁的郑女士是浙江沿海小镇的小学老师,她要求只透露姓氏。她说,“竞争激烈且严苛”的教育体系,让她打消生孩子的想法。
“整个教育环境令人精疲力竭……如果你在这种环境下有了孩子,除了吃苦,你还能给他们什么?”她说。
郑女士表示,她已经屏蔽了大多数在微信上发布孩子照片的朋友。“我对现在的生活方式很满意。”她说,“我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未婚朋友可以一起出去玩。”
吴先生现年32岁,是北京的一名编辑,他也要求只透露姓氏。他对《金融时报》说,他对结婚持开放态度,但“强烈反对”生孩子。他的反对不仅源于在北京生孩子的高成本,还源于“对社会的不满”。
他表示,“我们这一代人(其中大多数人都是独生子女),倾向于注重个性化。”
“不结婚是一种主动选择”
数据也凸显近几代人对婚姻的态度发生巨变。2000年,估计0.19%的50岁以上中国女性未婚;到2020年,这一数字上升到0.44%。在同一时期,25至29岁未婚女性比例从8.7%上升到33.2%。
在去年结婚率暴跌数据发布后,社交媒体上也有很多讨论。“不是人们不想结婚,而是他们结不起婚!”一名常州网民在微博上表示。
“对很多年轻人来说,不结婚是一种主动选择。同时,拥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享受单身生活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微博上另一位评论者说。
“结婚率暴跌反映了社会因素的融合:年轻人口减少、应届毕业生经济前景黯淡、对婚姻态度的改变,以及男女性别分化加剧。”美国智库外交关系委员会中国问题高级研究员卡尔·明茨纳(Carl Minzner)对英国《卫报》表示。
《金融时报》报导,对于在上海与朋友一起过年的黄先生来说,新年期间尤其痛苦。他的父亲认为婚姻是一种责任,“就像所有传统家庭一样”。
“我能理解他们的想法,但我不想听他们的话。”他说,“我不想改变他们的想法。所以我只能逃避。”◇
责任编辑:叶紫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