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25年02月13日讯】在中国大陆,许多人认为大学教师的工作轻松、时间自由且身份体面,但实际情况却与这一刻板印象背道而驰,大学教师在教学、科研、职称评定等方面面临多重压力;有教师宁愿违约赔偿10万元(人民币,下同)也要辞职。
据大陆双周刊《南风窗》2月6日报导,在大陆,一些人曾因“教书轻松”的期待走入大学教书,但在经历了身心俱疲的工作压力后选择早早离开。
李莉(化名)便是其中一位。她于2022年以讲师身份进入一所普通大学,签订了为期五年的合约,月薪1.1万元并获得20万元的安家费。然而,仅仅过了两年,她便决定辞职。原来,工作中的多重责任让她不堪重负——除了要撰写自然科学基金申请,还需担任班主任、兼任教学秘书,并协助其他老师的工作。
李莉表示,工作压力令她身心俱疲,健康状况日益恶化。最终,她退还了安家费并支付了10万元的违约金,毅然选择离开。
另一位在湖北大学任教的张老师(化名)描述了该校台籍教师的特殊处境。
张老师对中央社表示,由于台湾教师是根据“惠台政策”进入大学的,他们通常不需要参与行政或党务工作。尽管薪水较高,台籍教师的课程安排却常被本土老师取代,因为大陆教师的薪资相对较低,需要通过更多的授课来获得额外的收入,校方会优先保障他们。
然而,这些台籍教师依然面临着巨大的学术压力。上述张老师至今未能完成校方要求的论文发表及相关项目申请,他坦言,学术界的竞争激烈,往往需要通过“关系”来推进项目,而不是单纯依赖实力。
据《南风窗》报导,在重点大学教书的刘烨(化名)同样面临重重困难,他表示,学术界申请资金并非依赖本人的能力,而是靠人际关系。不去跑关系,即便提交了申请书也很难获得批准。
据报导,尽管中国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明确规定评审专家应独立、客观、公正地作出判断,但在实际评审中,“打招呼”的现象仍时有发生。
此外,林昊(化名)的经历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作为省级高层次人才2017年进入一所大学后,发现当初学校承诺的优厚条件与实际待遇有很大差距。最终,因为一次与财务部门的争执,他决定辞职,并转向了海外的工作机会。
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许多教师的心态也逐渐发生了变化。台籍教师张老师感慨说,政策的不确定性和学术压力让他倍感焦虑,而学校对台湾教师的态度也逐渐冷漠。这一系列因素使得不少原本选择大学教书的人,最终选择放弃,寻找更为平衡的工作环境。
责任编辑:方晓